英文单词"Friday"的起源与演变
英文单词"Friday"的起源与演变
在欧洲文化中,一周七天的命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们主要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与古代的农业和天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词语的拼写形式被改变为日耳曼语,今天的英语和德语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特点。本文将结合历史背景,探讨"Friday"这个词语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星期五(Friday)这个词语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英语时期。在古英语中,"Friday"写作"frīgedag",这个词语由"frīge"和"dæg"两部分组成,对应于晚期原始日耳曼语"Frijjōz dagaz",其字面意思是"弗丽嘉日"。弗丽嘉(Frigg)是北欧神话中奥丁神的妻子,她负责掌管爱情、婚姻、家园和灶火。
维纳斯作为狩猎女神的形象出现,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内,作于1600年——1730年之间。
在日耳曼语族中,与"Friday"相关的词汇有很多,如西弗利西亚语的"freed"、低地德语的"Freedag"、现代荷兰语的"vrijdag"、现代德语的"Freitag"、丹麦语的"fredag"、古代诺斯语的"frigg"、古代萨克森语的"fri"和古英语的"Frig"等。这些词汇都源自日耳曼语共同的词根"Frijjō"。Frigg与梵语中的"prīyā"同源,意指"妻子"。这个词根也出现在古代萨克森语的"fri"中,意指"钟爱的夫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位北欧时期的神祇弗丽嘉与古罗马女神维纳斯(Venus)产生了联系。现代德语中的"fridag"起源于中世纪高地德语的"vrītac",后者又源自古代高地德语的"frīatag"(公元九世纪),最终可追溯至原始日耳曼语的"Frijjōz dagaz"(弗丽嘉日)。
在拉丁语中,"Friday"写作"dies Veneris",由"diēs"(白天,日子)和"veneris"(venus的属格)组成,意为"星期五"。拉丁语中的"venus"源自原始意大利语的"wenos"(意为"爱"),后者又源自原始印欧语的"wenh—"(希望和爱)。这表明,北欧神话中的弗丽嘉与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在职能上具有相似性,都与爱情和希望相关。
这幅金星地图是在1980年完成的,维纳斯的名字源于它。
在古英语中,"frig"源于原始西日耳曼语的"Fīju",后者又源自原始日耳曼语的"Frijjō",仅出现于习惯用语"Frige dæg"中(意为星期五)。到了中世纪,还出现了"fri—dai"这样的拼写形式,说明当时的英语拼法并非整齐划一,很多单词同时存在多种拼写形式。
在盎格鲁-撒克逊词典中,"frig"被解释为"自由的和高贵的",既可以作形容词也可以作副词,后来才逐渐演变为"星期五"的含义。此外,"frig"作为名词使用时,一般指的是爱情和深情。
在大多数罗曼语族国家中,"Friday"的名称都源于拉丁语的"dies veneris",这可能是从希腊语的"aphroditēs hēméra"(阿芙洛狄忒)翻译过来的。但也有一些例外,如葡萄牙语使用"sexta-feira"(意为"祈祷仪式的第六天"),源于拉丁语的"feria sexta";撒丁语使用"chenàpura",源于拉丁语的"cena pura"(圣餐),指的是在星期六之前特别分发给流放到岛屿的人们的食物。
希腊人很早就继承了犹太人的宗教习惯和礼仪,每逢星期五会举行重大的宗教祈祷活动,因此"Friday"在一些语言中就有了"准备"的意思。在古代亚美尼亚语中,"Friday"的单词"urbat"借用于古代叙利亚语的"arūbtā"(意为"准备的一天",特别是指星期六前夕),这个词语与太阳落山有着密切的联系。
波兰语中的"piatek"(星期五,属于无生命的名词)源于原始斯拉夫语,相当于"piaty"(数量词,第五)加上"ek"(波兰语后缀,源于原始斯拉夫语,属于阳性缩写名词后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Friday"这个词语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展现了语言学研究的趣味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