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指南来了!
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指南来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外界文化影响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具体可行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01 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当前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其心理健康。单亲家庭、溺爱或期望过高的教育方式,以及隔代教育的局限性,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
02 学校教育的缺失
虽然大多数学校都设有心理健康课程,但实际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发挥应有的预防作用。
03 外界不良文化的侵蚀
互联网和大众媒体上的不良信息,如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和色情内容,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04 未成年人自身心理脆弱
当前教育环境下,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挫折教育和社会实践机会,导致其抗压能力较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的标准
- 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成就有价值感。
- 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 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调节生活中的挫折,无过度的幻想。
-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对自己的事情能集中注意力。
- 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并适当改变自己。
-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01 心理疲劳
表现为经过有压力的事件后,感到心慌、心绪不宁。
02 一般性焦虑
表现为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忧心忡忡。
03 一般性抑郁
表现为遭受心理挫折后,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情绪消沉,有一种悲观厌世的感觉。
04 自我关注
只关注自己,自己的心理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自己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此感到困惑,但又找不到答案,因而感到非常痛苦。
05 心理固置(固着)
指个体在长时期内为某种想法困扰,不知如何处理,又无法排解的心理现象。
预防心理问题的措施
- 优化现实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 加强心理修养,提高心理素质。
- 接受心理教育,学会心理调适。
- 主动向人求助,及时缓解心情。
给家长的指南
01 夫妻关系需要和谐
良好的夫妻关系能让未成年人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
02 未成年人表达要倾听
家庭应该是未成年人尽情表达自我的地方,家长应该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让其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作过多评判。
03 宽容约束要平衡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未成年人,在宽容他们的同时要给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会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会破坏亲子关系。宽容与约束并不矛盾,奠定愉悦的幸福基础,就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04 赞扬激励有技巧
未成年人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他们获得好成绩而给予夸奖,会让他们觉得只有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学生。但要长期保持好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他们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就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这样会让他们更有动力。
05 美丽自然常亲近
家庭教育要鼓励未成年人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在开放的空间里舒展身心;休息日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并鼓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有助于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
给老师的建议
01 适当鼓励,增强自信
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点,以各种方式: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鼓励的话语、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
02 帮助学生,悦纳自己
老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别人羡慕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学会悦纳自己。
03 善于疏导,培养感情
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现象,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的心理感受,指导学生通过合理释放自己的情绪,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
04 组织实践,锻炼意志
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的困难,从而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最后形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
给学生的建议
01 呼吸放松法
吸气,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且有节奏;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02 思维转换法
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会发现豁然开朗。
03 能量发泄法
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不能适当地输出容易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和吐槽;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
04 音乐调节法
医学表明:多听舒缓、轻盈的音乐,有助于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