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进入秋冬季节,谨防流行性出血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进入秋冬季节,谨防流行性出血热!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34506

进入秋冬季节,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这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防控措施,帮助您做好预防工作。


欧洲老鼠的肆虐让小U想起了一个容易令人忽略的疾病: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每年秋冬季(10月至次年1月)是该病的高发期,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此小U为大家整理了科普+防护攻略,赶紧点击收藏~~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

传染源多种多样,感染风险无处不在;
全球范围内发现的汉坦病毒自然宿主动物有173种;在我国发现的有73种,占42%,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主(鼠类和蝙蝠),还包括家养动物(宠物和家畜);


鼠类和蝙蝠作为种群最大的两类哺乳动物,具有分布广、种类多,且与人类和家畜接触密切等特点,可能是至今出血热仍时常出现局部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血热传播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全民易感,目前发现的汉坦病毒可能传播途径有动物源性传播、螨媒传播和垂直传播三大类,其中动物源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含呼吸道传播、伤口传播和消化道传播,又以呼吸道传播最常见。

出血热临床表现

出血热防控措施

疾病危害:诊断上,出血热早期临床表现以发热或消化道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容易漏诊误诊,且很多患者不能及时确诊;治疗上,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且存在自行服药,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延误病情;感染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高,恢复期长且可能转变为慢性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指出我国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采取包括疫苗接种在内的
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接种程序

接种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提高疫苗接种率可有效控制出血热的发病。
接种程序:基础免疫(2剂次)+加强免疫
后续每7~8年再加强1剂次
大家需要接种的话可以与本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接种~~

本文原文来自浦东疾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