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也许狗的驯养并不需要我们人类参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也许狗的驯养并不需要我们人类参与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9A04BSU00

地球是一个奇迹
物种|全球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沿海狼站在岩石嶙峋的海岸上。关于狼怎样被驯养的理论有许多,而一项新研究为“温顺的狼选择靠近人类生活”的猜想增加了可信度。|摄影:PAUL NICKLEN,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谁是乖孩子?”上千年来,人们用不同的语言问出这句话。我们几乎将深情的目光投向任何可爱的生物,将它带回家,然后试图让它爱我们。但驯化不止是我们强加于其他物种的活动。动物们也能适应我们而改变。

狗的驯化激起了一些激烈争论。是人类从古代狼群中选出并带回那些温驯的成员,把它们当成伙伴?还是一些狼本身更接纳人类,于是缓缓靠近了人类吃剩的食物?

这场争论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计算是否无误。有足够的时间让一个全新物种从吃人类废弃物的拾荒狼当中出现吗?从狼到狗的转变是否在我们以为的时间跨度上实现?

2月12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杂志》(Royal Society: Biological Sciences)的一组新的数学模型表明,计算上确实是说得通的。假如条件适宜,狼就可以在8000年左右的时间里自己繁衍成狗。

人类可能怎样主导演化的方向

人类与狗亲密地生活在一起的历史已有至少3万年,关于高傲的野狼如何转变为瑟瑟发抖的吉娃娃,存在多种假说。

“而最近1.5万年内,有力证据表明,人工筛选在整个人类文化中都存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理论生态学家亚历克斯•卡帕尔迪(Alex Capaldi)说。换言之,过去,人类挑选狗的特征,而不是让演化顺其自然。

但在1.5万年前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那时,人类可能为了辅助狩猎,专门繁育秉性更温驯的狼,“我不认为远古猎人与掠食者一同打猎的场景是可能的,因为掠食者最可能把他们视为竞争者,而不是哪门子搭档。”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陈医学院(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Chan Medical School in Worchester)进化生物学家凯瑟琳•洛德(Kathryn Lord)说。洛德没有参与新研究。

也许,古代人类做了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挑选一个可爱的动物宝宝然后带回家。按照这个“幼崽收养”假说,将会有一群驯服程度更高的狼孤立存在,彼此交配,从而快速促成人工筛选。

“自我驯化”理论

但假如古代狼选择了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活,故事将会是怎样呢?

被垃圾引来的成功的拾荒狼可能更加温顺,为简便易得的食物而交出凶性。这些与人类建立关联的狼可能孤立于其他狼群,它们与别的同样驯良的狼交配,还在过程中学会了摇尾巴。

这最后一种理论有时也被称为“原始驯化”、“自我筛选”或“拾荒狼”假说。

卡帕尔迪在观看奈尔•德葛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主持的重制系列纪录片《宇宙空间之旅》(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时被该理论吸引。纪录片某一集中,天体物理学家坐在篝火边,将一块老骨头抛给了一头狼,形象描绘了这一假说。

卡帕尔迪很惊讶。他过去总听闻,是人类造就了从狼到狗的演化。“我渴望了解这个故事的另一面。”他说。

他来到了一个有争议的领域。反驳拾荒狼假说的一个主要说法是:单凭狼捡垃圾吃和在狼群内相互选择,演化当然得需要漫长的时间。

威斯康星大学拉克罗斯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in La Crosse)的数学生态学家戴维•埃尔津加(David Elzinga)认为,这就是数学模型能够介入的地方。他说:“我想数学模型至今尚未真正在这场讨论中登台。”模型虽非真正的远古狼群或人类,但却是对真实世界的简化再现。“我想,它们大有可为。”

温和狼狼的交配模型

卡帕尔迪、埃尔津加和他们的同事应用了基于代理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物种分化需要多长时间,也就是一群古代拾荒狼要花多久才能产生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犬类。

他们分别运行了温驯狼相互配对或不配对的模型。此外,他们还检测了垃圾量稳定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描述小批稳定人口数量的方法),多快能形成分化;假如垃圾量增加(意味着人口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废弃物变多),情况又会如何。每一种模型的运行都将虚拟年限设定为“1.5万年”。

在上述诸多模型中,时间走到全程37%时,早期的狗与狼同胞分开。

在温顺动物与秉性相近的同类交配的情况下,狗与狼的分离发生在8000年前后,变化持续3400年以上,常常直到模型“超时”才结束。无论来自人类的食物不变还是增加,变化都会到来。但当更温顺的狼与更有野性的狼交配,则绝不会产生另一个物种。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进化生物学家布里吉特•冯霍尔特(Bridgett vonHoldt)认为,温顺狼与其他温顺狼交配可能是一个就近选择的问题。冯霍尔特没有参与该研究。

虽然有些观点习惯称此为“自我驯化”,但冯霍尔特指出,实际上,“对人类接纳程度更高的狼多数时间生活在靠近人类的地方、并由此获益的现象是自然选择的一部分。”她还提到,有少部分基因会令动物产生“过度社交”行为,将那部分狗添入模型,也许能更好地描绘早期狗界。

“部分人认为,拾荒狼假说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这篇论文提供了反方向的证据。”洛德说。

老争议中的新线索

洛德认为,这不意味着狼一定是在拾荒中变成狗的,“不过它确实为拾荒狼假说提供了证据。”

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博物馆(Royal Belgian Institute of Natural Sciences in Brussels)的古生物学家米耶•杰尔蒙普雷(Mietje Germonpré)指出,其他反对意见依然存在。

她说:“考古学证据显示,旧石器时代晚期,为了保护储存的食物和废弃物,现代人类阻止大型食肉动物靠近他们的栖居地。”因此,就算有充裕的时间让狼形成与人相关的群体,早期人类也有可能把它们赶走。

卡帕尔迪说,研究结果同样不意味着拾荒是狼驯化的唯一方式。

人类也许曾发挥某种作用,而狗狗同样重要。“许许多多过程在发生,”他说,“问题可能并非真相是哪一个,而是哪一个充当了更大的因素。”

然而无论如何,这个结果都向我们强调:驯化不止为人类强加在另一种生物身上的过程。它是一条双向道,道路两端的物种都在彼此靠近——这是一段新的最佳友谊的开始。

本文原文来自National Geographic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