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塔石碑归还之争:埃及再次向大英博物馆发起挑战
罗塞塔石碑归还之争:埃及再次向大英博物馆发起挑战
近日,埃及著名考古学家扎希·哈瓦斯再次向西方国家发起挑战,要求归还三件重要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这一举动不仅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重新点燃了关于文物归还的争议。
罗塞塔石碑:解读古埃及文明的关键
罗塞塔石碑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花岗闪长岩石碑,高约112.3厘米,宽75.7厘米,厚28.4厘米。石碑上刻有同一段内容的三种语言版本: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和古希腊文。这一发现对于解读古埃及文明具有里程碑意义。
石碑的内容是一份托勒密五世的诏书,详细描述了这位年轻法老的功绩和善行。最上面是14行古埃及象形文,中间是32行埃及草书,下面是54行古希腊文。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在公元4世纪后失传,这块石碑成为了破译这种古老文字的关键。
发现与流转:一段充满争议的历史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颇具戏剧性。1799年7月15日,拿破仑占领埃及期间,法军上尉皮埃尔·弗朗索瓦·布夏贺在罗塞塔港附近指挥挖掘工程时意外发现了这块石碑。随后,石碑被送往开罗的古埃及研究所进行研究。
然而,随着1801年拿破仑军队在埃及战败投降,罗塞塔石碑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根据亚历山大降书,这批文物被视为英王乔治三世的财产。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英国,自此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重要藏品。
归还之争:文化主权与历史正义的较量
近年来,埃及方面多次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罗塞塔石碑。2022年12月,阿拉伯科技与海运学院院长莫妮卡·汉纳和扎希·哈瓦斯再次发起呼吁,认为这是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战争非法掠夺的“战利品”,理应物归原主。
然而,大英博物馆方面则辩称,根据当时的协议,这些文物是合法获得的。他们指出,协议上有“埃及代表”(当时跟随英军的奥斯曼帝国将领)的签名。此外,博物馆方面还强调,这些文物在馆内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展示,每年有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
国际背景:文物归还潮下的新思考
近期,多国纷纷向大英博物馆提出文物归还要求。希腊因担忧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像的安全,再次要求归还;尼日利亚也因博物馆藏品流失事件,要求归还被非法掠夺的贝宁青铜器。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文物归属问题的深入思考。埃及考古学家扎希·哈瓦斯指出:“现在是21世纪,我们需要让博物馆停止购买被掠夺、偷盗或其他任何方式获取的非法文物。”加纳艺术史学家纳纳·阿依姆则批评称,认为文物在欧洲更安全的说法是“非常种族主义和居高临下的”。
罗塞塔石碑的归还之争,不仅仅是关于一件文物的争议,更折射出历史正义、文化主权和国际关系的复杂议题。随着全球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这一争议或将迎来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