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吃狗肉的由来与注意事项
夏至吃狗肉的由来与注意事项
夏至吃狗肉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岭南地区,这一传统更是源远流长。民间有“夏至狗,没路走”的俗语,形象地描绘了夏至这天杀狗食肉的场景。那么,这一独特的饮食文化究竟源自何处?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夏至吃狗肉的由来
中国烹食狗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尤其在南方地区,特别是两广地区,这一传统更为盛行。夏至吃狗肉可以说是岭南一带人的独特习俗。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侵袭,减少感冒,保持健康。正是基于这种美好的愿望,形成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唯一与民间传统不同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场景如今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区别只在于现在更多是购买现成的狗肉而非自己宰杀。广东人素来有喜食狗肉的习惯,阳江地区尤为突出。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的习俗,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当时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照“狗为阳畜,能辟不祥”的说法,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逐渐演变为夏至杀狗的习俗。“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谣,也说明补食的传统从立夏就开始了。
夏至吃狗肉的注意事项
虽然夏至吃狗肉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但食用时仍需谨慎。狗肉毕竟较温燥,因此即使在夏至这天食用,也应适量,避免一次摄入过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及胃肠积热等疾病。此外,在食用狗肉时还需注意,绿豆、大蒜、茶、生姜、朱砂、黄鳝、鲤鱼、赤小豆、咸菜、葵菜等食物与狗肉相克,不宜同时食用。
哪些人不能吃狗肉
尽管狗肉营养丰富且风味独特,但并非人人适宜食用。以下几类人群应忌食狗肉:
- 肝炎患者忌食狗肉:肝炎患者食用狗肉可能会加重病情。
- 脑血管病患者忌食狗肉:脑血管患者食用狗肉会促使血压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因此,脑血管病人不宜食用狗肉。此外,心脏病、高血压病、卒中后遗症等患者也应忌食。
- 咯血病患者忌食狗肉:狗肉性温助热,为温补助阳食物,咯血患者不宜食用。
- 痢疾患者忌食狗肉:狗肉为温补性食物,急性痢疾者切勿服食,以免助长大肠湿热之邪,加剧病情。
- 麻疹患者忌食狗肉:狗肉性温,食后易“发热动火,生痰发渴”。《本草纲目》中记载:“热病后食之,杀人。”因此麻疹患者不宜食用狗肉。
- 口疮患者忌食狗肉:狗肉性温,味甘,是温补食品,多食极易“发热动火”。口疮患者食用后,会助长内火,加重病情。
此外,狗肉虽美,但不宜与鲤鱼、茶、大蒜、姜、绿豆、泥鳅等同食,因为这些食物与狗肉相克,会产生不利于人体吸收的物质,引起人体呕吐、腹胀、晕眩等各种不适。另外,食用狗肉时一定要确保煮熟,以杀死其中的寄生虫,否则可能会引发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等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