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是寒性水果吗?食用注意事项全解析
柿子是寒性水果吗?食用注意事项全解析
柿子是寒性水果,在清肺热、清脾胃积热和清热润肠等方面有一定的功效,但由于其寒性和含有鞣酸的特点,人们在食用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合理选择。
柿子的寒性特点
中医对食物的属性有寒、热、温、凉之分,这主要是依据食物对人体产生的作用来判定的。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对肺经的影响
柿子的寒性在其对肺经的影响方面有所体现。当出现肺热症状时,例如咳嗽、咳痰,尤其是当痰黄黏稠的时候,柿子能够发挥其寒性来清肺热。
在中医理论里,肺主气司呼吸,一旦外邪入侵或者内热产生,肺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干扰。柿子能够有效地清除肺中的热邪,减轻咳嗽、咳痰等症状。比如在秋燥的季节,人们很容易出现肺燥咳嗽,这时柿子中的成分就可以起到滋润肺部、缓解燥热咳嗽的作用。
对脾胃的影响
对于脾胃来说,柿子的寒性有着双重影响。对于脾胃有积热的人而言,适量食用柿子可以起到清泻脾胃之热的作用。像当出现口臭、胃脘胀满、大便干结等脾胃积热症状时,柿子可以帮助清除这些内热。
不过,由于柿子寒性较强,对于脾胃虚寒的人,过多食用柿子可能会对脾胃阳气造成损害。脾胃虚寒的人本身脾胃的运化功能就比较弱,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抑制脾胃的运化,可能导致胃脘冷痛、腹痛腹泻等症状。就像那些体质比较弱、平时就容易手脚冰凉,而且进食生冷食物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人,食用柿子后就更容易出现肠胃方面的不适。
对大肠经的作用
从对大肠经的作用来讲,柿子有清热润肠的功效。在肠热便秘的情况下,柿子的寒性能够缓解肠道的燥热,推动肠道蠕动,有助于排便。但需要注意的是,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特别是未成熟的柿子。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和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鞣酸蛋白再与果胶、纤维素等混合,很容易形成胃柿石。胃柿石会引发胃脘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食用柿子时必须要谨慎的地方。
柿子的食用注意事项
避免空腹食用: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柿子中的鞣酸与胃酸接触机会增大,增加了胃柿石形成的风险。所以最好在饭后1-2小时食用柿子,这样胃内有其他食物的缓冲,能减少鞣酸与胃酸的直接作用,降低胃柿石形成的可能性。
不宜与高蛋白食物同时食用:由于鞣酸会和蛋白质结合,所以柿子不宜与高蛋白食物,如螃蟹、鱼虾、牛奶等同时食用。如果同时食用,会增加胃柿石形成的几率。例如,柿子和螃蟹一起吃,螃蟹中的蛋白质与柿子的鞣酸结合,容易在胃内形成硬块,引起身体不适。如果想吃这两种食物,最好间隔2-3小时。
选择成熟柿子: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相对较低,口感也更好。购买柿子时,可以通过观察外观来判断成熟度。成熟的柿子颜色鲜艳,如橙色或红色,质地较软。对于涩柿品种,需要经过脱涩处理后才能食用,常见的脱涩方法有温水浸泡法、酒精擦拭法等。
在中医食疗中,利用柿子的寒性可以治疗一些热证疾病。例如,在一些清热的食疗方剂中,柿子可以和其他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或药材一起搭配使用,以此来增强清热的效果。然而,在治疗虚寒证的食疗方案中,一般很少会用到柿子,以免加重虚寒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