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最佳心率,才能实现减肥增肌目标
找到最佳心率,才能实现减肥增肌目标
为什么你一直在锻炼却看不到效果?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心率区间。通过监测和控制心率,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达到减脂与增肌的目的。
如今参加运动的人越来越多,运动项目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适合每个人的运动量也不同。运动量不够,健身效果就不明显;而持续性的运动量过度,又会损害人体,且过度的运动还会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
运动量其实就是每个人在运动中需要把握的“度”。心率目标是确保运动强度的基本标准之一。那么,每人每天究竟要进行多大的运动量才算合适呢?
如何计算目标心率?
现在为大家提供一个粗略却非常简单的目标心率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最大心率=220-年龄,
利用最大心率分别乘以0.6和0.85就可以计算出“训练敏感区间”。
这个区间就是你通过锻炼提高有氧代谢水平和/或促进削减体脂的最理想的心率范围。
如何检查心率是否属于范围内?
只需要把食指和中指放在手腕处(就在手掌根部的后面)靠拇指的那一侧,然后去感受自己的脉搏。找到之后,记下10秒内你数到的脉搏次数,然后乘以6。这样,你就会得到表现为每分钟心跳次数(bpm)的心率值。通过简单对比后即可得知,你的心率是否属于合适的区间范围内了,再根据情况改变你的锻炼强度即可。
总的来说,你的训练强度应在60%~85%之间。因为运动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以下时,健身效果不明显。比如要想减肥,却只在单车上慢悠悠地骑1个小时是达不到效果的。自身的身体状况会最终决定你在此区域内的某个百分比。
强度级别可分为三个阶段:
- 初始或低健康级别:50%-60%
- 一般健康级别:60%~70%
- 高健康级别:75%~85%
举例说明:一位28岁的男性,根据年龄预测出来的最大心率是192bpm(220-28=192)。为了确定他的目标心率范围,我们分别用192乘以0.6和0.85,得到了115~163bpm的训练敏感区间。在他检查自己运动期间的脉搏时,结果是10秒内跳动了23下。6×23=138bpm,表明他正在自己的目标心率区间内锻炼。
有了目标心率区,你可在训练中定期地触摸脉搏来监控运动量。如果你的心跳在目标区范围之内,说明运动量合适。否则,就需要调整运动量。
“心率130”是西方一些国家为增强大众体质而提出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也比较科学。“心率130”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动130次,这个数字是运动时的最佳心率。其实,“心率130”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标准,而只是平均数,不同年龄段的人情况也就不一样:青年人运动时最佳心率为120170次/分;中年人为110140次/分;老年人为100~130次/分。用这个标准比较容易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如果运动中心率达到130次/分时,身体感觉轻松舒畅、脉搏10分钟内恢复正常且睡眠良好,则说明运动量合适:如果达到130次/分时产生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和食欲不振等情况,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如果达到130次/分时身体不发热、脉搏无变化,则说明运动量不足。
只有在有效的目标心率下训练,你的运动才是有效的,也才能达到减肥和增肌的目的。没有这个前提,其它,都是瞎练。
达到心率控制的前提之后,以下也是训练中需要注意的:
- 训练量:大肌肉需要最少16组训练,小肌肉则最少要8组(所有动作相加);
- 阻力重量:8RM至12RM为最佳的肌肉生长训练范围;(8RM=能在8下举起的最大重量;12RM=能在12下举起的最大重量)
- 训练变化:每6-8星期改变训练模式,如动作、动作节奏;
- 最理想的肌肉保持紧张时间是40-50秒,因此,你要注意每组训练的时间会否过长或过短。保持在40-50秒范围内。
- 组间休息时间应该在60秒至90秒内,太短的休息时间是训练心肺功能及耐力,太长则是训练力量。
- 要学会注意训练肌肉的收缩感觉,意念与肌肉链接比单单完成一个训练动作,更有效刺激肌肉生长。
- 训练计划:如果可以一星期训练3天,每天专注于不同的肌肉群,比如:Day 1 胸、肩、三头Day 2 背、二头Day 3 腿、腹
- 训练动作:尽量使用不同器械,如哑铃、杠铃、固定器械、弹力带等。
不要急不要停,健身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需要严格,自律,努力和汗水的付出。坚持下去,时间和身体自然会给你回报。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