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正确冰敷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
炎炎夏日,正确冰敷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
暑期放假的孩子们比“小猴子”还活跃,记者从医院了解到,近期儿童骨折发生率比上学时要高。其实,日常生活中,大家在运动或工作中也可能会发生扭伤、脱臼、骨折等意外事故,遇到这些情况时,往往手足无措。随着机体受损,大量白细胞和组织细胞会参与到修复工作中来,从而引起肢体肿胀。运动医学科专家提醒,此刻有效冰敷能帮上大忙。
苏北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运动医学科主任费文勇介绍,小小的冰敷有很多好处,它可以减缓神经传导速度,使疼痛的耐受力提高,从而局部止痛;可以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局部渗出物,使肿胀症状减轻;可以局部降温,抑制局部机体自身代谢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同时冰冷刺激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收缩,抑制血液循环,减少伤后出血,加大患肢渗血需更换敷料的间隔时间。
其实,小小的冰敷也有很多讲究,每个人都可以冰敷吗?冰敷正确的步骤方法是什么?什么时候应该冰敷?每次冰敷多久……不正确的冰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费文勇提醒,一般受伤后立即冰敷或手术后两三天内冰敷。冰敷时将冰袋用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将包裹后的冰袋放于红肿热痛部位的皮肤表面或术区敷料上方。如果肿胀面积较大,可以选择冰水混合物(将冰块和水以1:1比例混合放入专用冰袋里,扎紧摊开后可呈平坦状),并在冰敷过程中缓慢移动冰袋,以确保全方位冰敷。每次冰敷通常在20—30分钟,每次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过长时间的冰敷会导致血管反射性扩张,起到反作用。20—30分钟这个时间刚好将温度传导到组织位置。每日冰敷3—4次,两次冰敷间隔时间需大于两小时,防止冻伤及神经损伤。另外,要擦去冰袋外凝结的水滴,防止污染伤口。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冰敷。有几类情况的患者应谨慎冰敷或遵医嘱执行:患有各类外周血管病,比如最常见的糖尿病患者;对低温高敏感以及有严重的低温诱发性荨麻疹的患者;有雷诺综合征(血管痉挛)的患者。有感觉障碍或异常的患者;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皮瓣手术后切口尚未愈合的患者,局部禁止冰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