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三国时期货币流通大混乱?董卓成为通货膨胀的幕后推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三国时期货币流通大混乱?董卓成为通货膨胀的幕后推手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42421393_121724618/?pvid=000115_3w_a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其中货币制度的混乱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将探讨这一时期货币流通混乱的原因,并揭示董卓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贵金属因为自身有价值、数量有限、易于保存和流通等先天条件,是流通货币的不二选择,相比纸币最大的优点是货币政策稳定,官方很难超发货币来剥夺人民财产。但金属作为货币的缺点也很明显,需要称重、鉴定成色、分割大小,这就需要国家将金属铸币,证明其成色和重量,才能保证金货币流通。

汉初汉武帝建立了“五铢”钱制度,钱面铸有五铢字样来说明重量,一铢大概是1/24两,在这之前,秦国曾统一了中国的铸币流通,效果并不太好,汉武帝的五铢钱在中国货币史上是极其伟大的创举,直到隋朝,流通了七百年。但五铢钱差点在三国时期被董卓毁掉。

董卓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想方设法掠夺人民,把五铢钱重铸为“小钱”相当于超发了货币,这就引起了超级通货膨胀,一斛谷甚至卖到数十万小钱。超级通货膨胀之后,官方货币就失去了信任,民众舍弃了更加便利和易于检验的金属货币,开始使用谷物、布帛等必需品进行交易。货币的退步虽然有连年战乱的原因,但董卓不得不说是这一退步的推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