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高粱
饲料原料--高粱
高粱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其营养价值和应用效果备受关注。本文将从高粱的营养成分、与玉米的比较、单宁等抗性物质的影响,以及高粱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高粱的营养及应用
高粱(Sorghum bicolor)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高粱属。根据外种皮的颜色,高粱可以分为红高粱、白高粱以及其他类型。高粱具有多种用途,包括酿造、食用和饲料等。据统计,我国高粱总产量约为250万吨,其中80%用于酿造工业原料,10%用于饲料,5%用于食粮,剩余5%用于其他用途。
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需求,自2012年开始,我国首次以饲料用途进口澳大利亚高粱,随后美国高粱也进入中国市场,且进口量持续增长,大部分进口高粱被用作能量饲料。
美国《猪的营养需要》(NRC,2012)显示,高粱的消化能(3596 kcal/kg)、代谢能(3532 kcal/kg)和净能(2780 kcal/kg)均比玉米高出约4%。在粗蛋白质(9.36%)和淀粉(70.05%)方面,高粱也优于玉米。然而,高粱中大部分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低于玉米,这可能与高粱中抗性物质较多有关。
单宁是高粱中最主要的抗性因子之一,不同品种的含量差异较大。研究表明,高粱单宁含量与粒色的深浅呈正相关。单宁具有收敛性和苦味,一方面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另一方面也影响动物(尤其是单胃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阻碍机体对能量和蛋白质等养分的吸收利用。
但适量的单宁含量对机体的抗炎抗癌等免疫机能也有促进作用。因此,部分学者针对单宁的“抗营养”和“免疫增强”双重特性,从饲料加工或酶制剂开发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寻求平衡。
此外,高粱中的蛋白质50%以上为醇溶蛋白(60%-75%)。蛋白质基质一方面可以通过二硫键和抗营养因子(单宁、植酸、多酚等)交联,另一方面又包裹着高粱的淀粉颗粒,从而导致高粱淀粉和消化酶无法完全接触,致使淀粉消化率普遍偏低。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寻求适宜的酶制剂或打破高粱胚乳中营养物质间的排列构象,才能提高高粱的饲养价值。
虽然从常规养分含量来看,高粱是一种替代玉米的理想原料,但由于其单宁、醇溶蛋白和植酸等抗性物质的存在,高粱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需要适量。
二、高粱的质控
NYT 115-2021 饲料原料 高粱
1. 感官鉴别
- 色泽:具有高粱固有的色泽,且批次应均匀一致。质量差的色泽灰暗或呈棕褐色、黑色,胚部呈灰色、绿色或黑色。
- 气味:具有高梁固有的气味,不应有霉味、酒味、腐败变质味及其他异味。口尝味微甜,不应有苦味、涩味、辛辣味、酸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 性状:颗粒饱满、完整,均匀一致,质地紧密。不应有大量的虫蚀粒、生芽粒、发霉变质粒、带壳粒、杂质。
2. 理化检测
容重:高粱籽粒(通过4.5mm圆孔筛留存在2.0mm圆孔筛上)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每升(g/L)表示。
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包括病斑粒、虫蚀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热损伤粒等。
杂质: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等。
理化指标: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单宁以及霉菌毒素、卫生指标等。GB/T 15686-2008 高粱 单宁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