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夏王朝:刘累与夏朝的龙文化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夏王朝:刘累与夏朝的龙文化传奇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28/15/65437234_1129886886.shtml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神秘而灵秀的传奇存在。从古至今,人们对龙的存在和原型众说纷纭。本文将从考古发现、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等多个角度,为您揭示龙的神秘面纱。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神秘而灵秀的传奇存在。我们现代人看到的都是艺术化的图片、图形或者历史典籍中的一些记载,没有人能够真正的知道这些书籍记载的龙及龙的传说是否真的存在过,起码今天我们都没有看到过。

因为教育的传承,现代的我们从刚一开始就是知道华夏族是以龙为图腾的民族,几千年来,中国人对龙是否存在,或者龙的原型是什么,众说纷纭,充满争议。而每一个中国人都以自己为龙的传人感到骄傲和神圣。近代闻一多在其著作《伏羲考》、《龙凤》、《端午考》中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

龙的形象在不同的史书中的记载也是各有不同,而且千变万化,不同的龙还有不同的分类和不同的形象。

从整体形象上说:
《尔雅翼》记载“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里说的是龙是一个各种动物的综合体。
《论衡》记载“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身” ;这里又说龙是类似马的头,蛇的身体。
班固的《汉书》记载:“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班固说龙像蛇但是有脚,就是蜥蜴。

从分类上来说:
《广雅》记载,龙有蛟龙、应龙、虬龙、螭龙四种。
《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虬龙,无角名螭龙。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不同的龙有不同的特征,比如“应龙”背生双翅,“虬龙”角尖身小,“青龙”浑身苍青,“蟠龙”身伴祥云……

在多种关于龙外形的说法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龙为蛇论。古籍中多说说龙是蛇身,闻一多在20世纪40年代也考证龙图腾的最初原型是蛇图腾,闻一多之后,不少学者也都认为龙就是蛇。

中国古史专家卫聚贤在1934年出版的著作中提出“龙即鳄鱼”的说法,一些外国学者也认为龙是鳄鱼。而有这种判断的依据是根据古文字的字形来的,毕竟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来的,比较有说服力。

认为龙是鳄鱼的学者认为: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龙”字的甲骨文字形,其实就是龙这种动物的外观和形态。甲骨文中的“龙”,描绘这种动物的头上有一对角,有两只前爪,长长的身体。到金文里则对龙进行了更详细的描绘:一对大角下,是两只大眼睛,嘴部有獠牙,身体弯曲且长,还有一条大尾巴。而鳄鱼,金文中有“鳄”这个字,与“龙”完全不同,其左侧是一条鱼的形状,右侧可以理解为头部是张开的大嘴,下面是一个人,表明这种动物可以让人非常惊愕、恐惧;也可以理解为是失去双手的人,代表这种动物可以吃人、伤人。"

时至今日,龙仍然是深受中华民族的崇拜,而且无可替代,它承载着古代人民的美好想象和现代人的精神信仰,而且这种信仰是中国特有的。

然而,龙真的是存在过的物种吗?

考古界的一些发现证明龙可能确实作为某一类物种存在过,《史记》、《左传》、《九州要纪》等传世文献不但记录了龙的存在,还记录了虞夏之际,出现了擅长养龙专门养龙的的家族。

龙最早出现在5000年前的一座原始社会的墓葬中,现在陈列于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这是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没有艳丽的颜色,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的栖息地,戚城公园的风采)

1994年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了一个“龙形堆塑”,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


(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了一个“龙形堆塑”)

“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

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也为龙的考证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

还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

考古方面的发现还不止如此,古代的工艺品在几千年前就有了龙样纹。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曾出土了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

(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石头堆塑龙形图腾 )

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

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

考古学界一般认为,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但可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

对于龙的主体原形,学者们作过许多研究,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但普遍认同龙的基调是蛇。最初系统提出这一见解的是闻一多的名篇《伏羲考》。

龙即大蛇,蛇即小龙。

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è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最后演化成为后来的龙。

后人在闻一多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许多丰富与补充,龙的形象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

而夏族将龙作为图腾也有史书方面的记载和传说,而且不仅说有龙的存在,夏代还有专门负责养龙御龙的家族。

晋王嘉《拾遗记》有记载:“(舜之时南浔之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放置豢龙之官;至夏代养龙不绝,因以命族。”

《礼记·礼运》上有:“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

《疏》云:“鱼鲔从龙者,龙既为人之畜,故其属见人不淰然惊走也。”

根据这些记载可见,夏代时龙是被人当宠物豢养,还出现了“豢龙之官”,那么他们是怎么养龙的呢?

豢龙氏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上记载:“蔡墨对魏献子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zōng)川,鬷夷氏其后也。’”

意思是,虞舜时期,飂(liù)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很喜欢龙,学过驯服龙的本领,深知龙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能够唤龙去他的身边,是个养龙好手。帝舜十分钟爱龙,有人给他贡献了一条龙,他不知道怎么喂养。高阳氏后裔告诉帝舜有个人是养龙好手。帝舜听后大喜,便招来董父,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龙还学会了表演动作,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侯(今山东定陶),赐给他“董”姓,家族为“豢龙”氏,从此便世代在此为王室养龙,直至帝桀时期。这就是豢龙氏的来历。

而飂叔安是谁呢?史书记载他是己姓,飂氏,名叔安,上古时期飂国(廖国)国君,廖姓始祖,儿子叫董父,帝舜赐名为豢龙氏后,封于鬷川,成为董姓的始祖。

《路史·后纪》卷十一:“当舜之时,人来效献(献也)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赐之氏白豢龙。封于鬷川,于是始有豢龙之官。

那么董父其实是第一代豢龙官。

御龙氏

夏朝最早的养龙家族是豢龙氏,但豢龙氏后来逐渐衰落,这时候又出现了新的养龙人,也就是刘累。

染玉绳《古今人表考》云:“刘累始见左昭廿九。其生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意思刘累是陶唐氏后人,因其出生时手掌上显示“刘累”纹样,因此得名。

传说中,刘累很小的时候便离开家乡,到豢龙氏那里学习养龙驯龙的本领,很快便成为小有名气驯龙专家。

《潜夫论·志氏姓》载:“有刘累,能蓄龙,孔甲赐姓为御龙。”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也记载:“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又云:“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姓(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飧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译文意思是,帝舜以来,就有养龙的了,孔甲在位时期,因顺服天帝,天帝赐给他驾乘的龙,黄河、汉水各两条,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饲养,一时难以找寻养龙的家族豢龙氏。

当时陶唐氏已经衰落,陶唐氏的后代刘累曾经向豢龙氏学习过驯养龙,以此来事奉孔甲,饲养这几条龙。

孔甲派刘累养龙,长达7年之久。因刘累养龙御龙有功,孔甲封他为御龙氏,代行豕韦国君。

后来,其中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地剁成肉酱献给孔甲吃,孔甲吃后觉得很美味。后来又派人向刘累要龙, 刘累无法交代又害怕,于是移到鲁县居住。

这是刘累被封御龙氏的故事,又是流传的孔甲好龙的故事。《史记》也有这一记载。

孔甲是姒不降的儿子,姒扃的侄子,姒廑的堂兄弟,夏朝第十四任君主。

司马迁作《史记》,记录君王历史,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

《史记》很少会记录这类神话传说,又怎么会写出“天降龙二”给孔甲,刘累被封御龙氏,孔甲吃龙肉的故事呢?

这就无从考证了,笔者认为,如果从能吃的角度来说,司马迁认为的龙,是不是可能是古代的鳄鱼呢?

因为据文献,最早见到有文字记载的龙出于菏泽境内的古雷泽水域。《山海经·海内东经》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首,鼓其腹则熙。”

据气象专家竺可桢考证,秦汉以前,长江以北的气温湿润,比现在平均高2—3度,大象、巨鳄盛产北方。四泽十水之中就生存大量水陆两栖动物北方湾鳄,每逢雷雨,狂叫长啸,先民不知,尊为雷神,也即神龙。

鳄为两栖,人居水边,鳄成为先民生存的大敌,但是降服后,在物质匮乏的古代或许就用来食用了。

刘累将夏王孔甲的龙养死一条后,由于无法交代,于是就移到鲁县居住躲避去了。

这样,御龙氏的养龙生涯就终止了。

但是养龙生涯虽然结束,刘累的政治生涯却刚刚开始,刘氏家族在刘累之后拉连绵延续。

《史记集解》引贾逵曰:“刘累之后至商不绝,以代豕韦之后。祝融之后封于豕韦,殷武丁灭之,以刘累之后代之。”

《刘氏总族谱》中记载:“初累公封豕韦,后旋出奔,而旧君大彭氏复国。至商,又灭之,复封刘氏。”意思是自刘累封于豕韦,不久后逃走失国,传十一世至刘文,商又封其于豕韦故地,为豕韦国君。

随着刘累家族不断的发展,到了第五十六世孙刘荣,居家迁到沛县。

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因而可以说刘邦也是刘累的后代。

传说刘荣葬于今江西瑞金县大华山铜鼓村,有记载说“似福德仙人形,肚脐穴,公竟生葬龙口矣。后(刘)邦公得天下,传二十四帝,皆此穴荫佑也”。

刘荣娶妻赵氏、梁氏,生子刘湍。刘湍又娶妻李氏,生子元、喜、邦、交,其三子刘邦就是汉高祖。

《元和姓纂》《史记》《帝系谱》记载刘累是部落联盟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娶少典为妻生黄帝轩辕,黄帝子孙陶唐氏首领唐尧的后裔,是被史学界所认同的刘姓历史上第一位名人,是国内外刘姓所信奉的始祖,尧之裔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