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密集恐惧症?苹果恐惧症?小丑恐惧症?了解「恐惧症」
你有密集恐惧症?苹果恐惧症?小丑恐惧症?了解「恐惧症」
恐惧症是人类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它可能表现为对特定物体、情境或活动的过度恐惧。从常见的密集恐惧症到罕见的苹果恐惧症,这些看似荒诞的恐惧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恐惧症的种类、成因及治疗方法,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这一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什么是恐惧症?
恐惧症,英文叫Phobia,它的特征是发病者会对某些事物或情境产生持续的害怕与恐惧。
当恐惧发生时,在身体上可能会出现冒汗、颤抖、心跳加速、呼吸困难、想呕或头晕眼花等等反应。如果强烈的话,甚至可能出现思维不清晰,会感到周围的东西都好不真实,有种抽离或虚幻的感觉,整人感到失去控制一样。
而这种恐惧是无法控制的。也就是说,当患者碰到他的“恐惧事物”时,恐惧症就会立即发作。同时他们恐惧与害怕的情绪反应都是大于实际威胁情况的。
例如,某个人恐惧针管类的東西。一般人可能会担心扎针会痛,所以在扎针前会有些许的焦虑害怕,但對於有「針管恐懼症」的人來說,他們不管有沒有被扎到,只要看到針管,就可以使他們害怕得顫抖,出現呼吸困難等情況。
所以“恐惧症”患者会对他的恐惧事物或情境表现极力的回避。但这些恐惧与回避状态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需要持续超过六个月以上才算是符合“恐惧症”的标准。
恐惧症的分类
“恐惧症”一般来说分成3大类,也就是广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特定恐惧症这3个。
广场所恐惧症
首先,广场所恐惧症。有一类人害怕一些人多的空间,因为他们会认为这些空间环境是不安全的,并且如果身在其中就难以逃离,所以对其产生焦虑的情况。
这些空间包括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商场,又或是仅仅只是在自家外,在这些空间中他们可能会出现恐慌发作。
社交恐惧症
这类人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目光,时时刻刻想着别人怎么评价和判断自己,所以在人与人的社交中会感到极度的焦虑状态。这个“社交恐惧症”我在之前提过很多次了,也有详细的解说,没看过的可以看看咯。
由于“广场所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都有自己的诊断标准和详细解释,而今天主要说的是密集恐惧症等“特定恐惧症”之类的。所以关于“广场所恐惧症”会另外讲讲。
特定恐惧症
特定恐惧症是指当患者接触到某些特定的事物或场景时,他们会立即感到特有的恐惧。这些恐惧被分为5类:
- 动物类,比如害怕蜘蛛、狗、蛇、鸡、青蛙等等
- 自然环境类,例如打雷、深海、水、高处等等
- 血和注射类,比如害怕看手术相关节目、怕血、怕牙医、注射等
- 情境类,如飞机、电梯、开车、封闭空间等等
- 其他类,小丑、密集物、呕吐物、气球等等。
是因為特定恐懼症就如其名是指恐懼特定的事物或情境。而「廣場恐懼症」並不是單純指恐懼廣場,而且「廣場恐懼症」與「社交恐懼症」的恐懼也不是單一特定恐懼狀況,也包括害怕是否可以逃離,得到幫助等。
特定恐惧症的种类
特定恐惧症的恐惧事物或情境,可以说是非常多,我这里也没办法一一讲完。我就挑选一些比较特别和常见的来讲讲吧。
密集恐惧症 (Trypophobia)
也就是看见一些密集排列的小孔洞,例如:咖啡泡、海绵、蜜蜂窝、莲蓬等等时,会感到恐惧、恶心、头晕、反胃、起鸡皮疙瘩等,强烈程度根据发病者对其恐惧的严重性。这也是很多人会感到的恐惧,是因为和人类的生存意识有关。
这些密集的東西就和寄生蟲孵化、腐爛的東西、長濃等細菌疾病類似。我們會對其反感,是因為身體提醒我們不要靠近這些東西,以免感染疾病。所以當看到密集程度足以相似的物體,就會引發噁心、難受恐懼等反應。
小丑恐惧症 (Coulrophobia)
有些人会对小丑感到恐惧,这也是大多数会有的。人们之所以会恐惧小丑,这和一些心理学有关。首先,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过,当一个东西处在同时熟悉又同时陌生的状态时,人们会对其怪异感感到警戒和恐惧。这也延伸出了一個理论叫「恐怖谷理論」。
这是一個人类对非人类物體的情感曲線,當一個機器人做的越來越像真人時,人們對他的好感度也會越來越高,但當它開始接近真人時,這個好感度會突然降到谷底,成為反感。而如果完全接近真人時,又會回到很高的好感度。
这是因为一開始,人类对同類的東西会有好感。例如哆啦A梦这类拟人的角色,看起来有手有脚会说话,还蛮亲切讨喜的嘛。但随着机器人越来越像真人时,我们就会开始注意到不像人类的地方,慢慢意识到其实它并不是我们的同類,立即产生警戒不安的心裡。许多恐怖电影都会利用这点来塑造恐怖的角色,所以小丑也一样,外型各方面都和人类非常相似,但同时又不像人类,所以刚好落在恐怖谷点。
另外是“混乱的辨別信號”。如果有人微笑,你會認為他高興,有人皺眉頭扁嘴,你就知道他是難過了。我們通常能從表情來預判他人的情緒,但小丑並不是這樣。他臉上雖然畫上了大大的笑容,但其實他並沒有表現真正的快樂,甚至還露出可怕的表情。這時大腦一貫的信號模式被打乱,无法预测的嚇人表情,就让人感到恐惧不安。
苹果恐惧症 (Malusdomesticaphobia)
苹果在我们生活处处可見,但有一类人居然看到苹果后会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甚至昏倒等症狀。在台湾就有个案例,从事服务業的黄小姐,一次跟旅行团一起到日本旅游,出發前她就已經告诉旅行社她有苹果恐惧症,看到别人吃苹果会昏倒,所以拜託团员不要在她面前吃苹果。
当旅行结束准备回台时,同团里有个孩童肚子饿,领队忘了黄小姐的话,便拿出一颗苹果递给孩子的妈妈。才刚咬一口,见状的黄小姐当场头晕喘不过气来,立刻躲在大廳柱子旁,服用随身携带的药物,症狀才得以慢慢缓解。
黄小姐表示,父母不喜欢吃苹果,家里也没有看過苹果。第一次摸到是在幼兒园时,老师发放红苹果给小朋友,竟然全身起鸡皮疙瘩、心悸,最后还被老师送到医护室。她说“我不知道为何自己对红苹果如此恐惧,我也想知道答案!”
如果你网上搜索,的确世界上还有其他“苹果恐惧症”患者。至于原因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也許和小時候成长学习有关,或是以前和苹果有过不堪的回忆经验,都可以导致恐惧苹果的可能。
当然除了苹果以外,还有许多非常难以置信的恐惧,如纽扣恐惧 (Koumpounophobia)、胡子恐惧 (Pogonophobia)、云朵恐惧 (Nephophobia)等等。由于太多我就不一一说明了,大家自己google一下吧。
统计
根据统计,特定恐惧症每年在西方国家大约有6-8%的人口被影响,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则每年约有2-4%的人口受到特定恐惧症的影响。而这个症狀通常在女性较多,女性患者的数量超过男性的一倍。男性通常在14岁出现,而女性通常在10岁就出现此症狀。
当然,特定恐惧症的流行率和害怕事物也因为文化和种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原因
特定恐惧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目前发现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创伤事件后的后遗症和学习反应。举个例子,一个人曾经被狗咬了一口,之后很可能出现狗恐惧症,又或是曾经不幸搭电梯发生事故,独自一人被关在电梯里数小时,引发电梯恐惧症。
而学习反应呢,就是很可能小時候看到别人遭受事故或害怕什么,自己也变得怕什么。例如从小看见妈妈对牙医非常的恐惧,自己也会产生牙医恐惧症。
诊断标准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DSM-5,特定恐惧症的诊断标准有7项:
- 有对某个特定事物或情境产生过度的恐惧或焦虑。
- 碰到特定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时会立即激发恐惧或焦虑。
- 当碰到特定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时,会主动回避或是强忍害怕焦虑感。
- 对特定事物的害怕或焦虑是与实际威脅不成正比的。
- 这种恐惧、焦虑或回避状态是固定的,并至少持续6个月或以上。
- 这种恐惧、焦虑或回避会影响学习、工作或个人生活。
- 这种症状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解释,例如强迫症、社交恐惧症、PTSD等。
必须符合以上7项才算是“特定恐惧症”,如果少了一样都不算。例如第四点,恐惧反应与真正危险是不成比例的。比如我们都可能会害怕蛇,但不足以让我们出现严重的身体反应。但有“蛇恐惧症”的人只要看到蛇,就会无法的控制自己,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会有晕眩等生理状态。
当然,真正的诊断还是要由专业人士为准確。
治疗
因为恐惧症是属于焦虑症的一种类型,所以治疗方面也很相似,就是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是用一些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去平静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部分,控制他们不容易有过度的激发。
认知行为治疗探讨患者过度的担心是否是合理的,让他们了解焦虑的來源。然而也有在专业的指导下使用曝露疗法,让患者曝露在该恐惧中,从低阶段缓慢忍受进行,达到脱敏方法。
此文章仅供參考,請勿自行診斷。如有相關疑慮,請尋求專業人士的診斷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