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学平:如何从一个优秀助理成长为一个独立执业的律师
邓学平:如何从一个优秀助理成长为一个独立执业的律师
从律师助理到独立执业律师,这是一个每位法律从业者都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助理,何时可以独立执业,以及如何开拓案源,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享一些实用的经验和建议。
助理所有的工作表面看是为了师傅,其实都是为了自己。只有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收获。优秀不是突然从天而降的,一个优秀的律师一定是从一个优秀的律师助理蜕变过来的。
优秀助理的标准
优秀助理的标准是什么?我用两个词、八个字概括,一个是诚实靠谱,一个是积极主动。
1.诚实靠谱。这不仅是优秀助理的标准,也是优秀律师的标准。对于助理,诚实靠谱尤为重要。在职业起步阶段,如果连诚实靠谱都做不到,那么后面的发展机会就可想而知了。
(1)要守时。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助理,给他一个星期撰写一份简单的开庭申请书。结果时间到了,在我主动催问下才告诉我还没有动笔。这样的故事,只有一个确定的结局。
(2)要细心。起草文书,不能有明显的错别字或病句,不能有低级的法律概念错误。这些最基本的要求,要像口诀一样常记在心。
(3)要负责。提交证据,不能错漏。不能遗忘或错过重要的诉讼节点。案子到了审查起诉阶段却不提醒师傅前去复制卷宗或者案件上诉期快到了却忘了提交上诉状,都是无法挽回的错误。
(4)要坦荡。不能欺骗师傅和当事人。工作上犯了错,勇敢承认并及时整改,不要推诿塞责,更不要试图用谎言去掩盖。工作已经出错甚至已经给师傅造成损失,再去做无谓的辩解毫无意义。工作没能帮助师傅节省时间,还要再额外浪费师傅的时间去倾听助理所谓的辩解,试问哪个师傅会感兴趣呢?师傅要看到的是正视问题的态度,要看到的是修补和改进的措施。所以,聪明的助理从不做无谓的辩解。
(5)要忠诚。不是忠诚于师傅个人,而是忠诚于自己的职业操守。人无信不立。律师行业非常讲究个人信誉,对律所或团队不忠诚首先会给自己留下终身的信誉瑕疵。律师圈子很小,不好的口碑会自己流传,这个代价可能很多年都未必能够偿还。
2.积极主动。推一下才动一下,跟好助理无缘。我有一个助理,工作非常主动,几乎不需要我专门安排。一个案件进来,在哪个阶段该做哪些事,自己都会主动自觉的去做。有这样的助理,师傅会非常安心和轻松。
(1)眼中有活。常规工作不需要特别布置。比如跟进诉讼程序,到哪个节点邮寄哪些手续,都需要自己主动完成。
(2)主动思考。遇到问题,首先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把问题抛给师傅。这是实习律师和律师助理的重要区别。实习律师这样做事可能是要闯祸的,但执业以后的律师助理则要时刻想着自己去独立解决问题。当然,遇到拿不定主意或者超出自己权限的问题,还是要跟师傅汇报。不过在给师傅汇报的时候,仍然要给出自己的初步思考和处理意见。
(3)勇挑重担。我们的办案经验不是靠口嗨来实现的。只有在一个个真实的案件中,通过深度参与办理案件,通过在这个案件中付出工作、付出努力、付出思考,才能够不断提升办案能力。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自己才会成长。只有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才能更快更好的成长。所以真正聪明的助理,永远是那些勇挑重担的人而不是投机取巧、耍滑偷懒的人。
我在检察院工作的时候,年终考核主要以案件数量为依据。一起简单的盗窃案和一起复杂的受贿案,在年终成绩考核上是同等分值。于是,有些人便总是抢着办理简单的盗窃案和危驾案。我当时不这么想。遇到疑难复杂的案件,我总是主动要求办理。没多久,领导遇到疑难复杂的案件总会自然想到我。事实证明,正是在办理这些疑难复杂案件的过程中,我的业务水平才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可以想象,如果我当初主要办理那些机械重复的简单案件,那么后来辞职做律师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顺利。能力是自己的,工作永远都是给自己干的。
助理什么时候可以独立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助理什么时候可以出师,开始独立执业?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天赋悟性不同、努力程度不同、社会资源也不同。在这堂课中,我设定的职业起步阶段是进入律所后的五年,包括一年半的实习期和大约三年的助理期。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这已经是一个比较短的时间了。如果天赋比较好并且比较努力,经过这段期间的学习和锻炼,确实可以考虑迈出独立执业那一步。但如果天赋没那么好,或者没那么努力,或者团队情况不是那么理想,那么把职业起步阶段再延长二至三年也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去判断助理是否适合独立执业呢?我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标准:当你的师傅离不开你的时候就是你出师的时候。这话也许听起来很残酷,也许很多律师同行会反对,但这就是现实。你的师傅离不开你,就意味着你能做很多事情,你可以为他节省很多时间,你对他的作用和价值很大。这个事情的另一面,其实就意味着你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已经可以独立执业了。反之,虽然你已经在团队干了三五年,但是你对团队仍然是可有可无,师傅对你的能力和品格还是不放心,一些复杂的工作还是不敢让你独立去做,那么你恐怕还没熬到独立执业的火候。让师傅和团队成员信任跟让客户信任,背后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条件不具备的时候贸然独立,你会发现你的业务能力和发展后劲都未必跟得上。举两个真实的例子。
例子一:一个青年检察官从入职那一天起,就天天喊着要准备辞职。工作上受到批评,他总是以自己很快就会辞职来自我安慰。十几年过去了,他竟然还在检察院呆着,从来没正式提过辞职申请。我在检察院工作了七年,期间从来没公开说过自己辞职。但是有一天我想好了,决定了,很果断的就提出了辞职申请。我申请辞职的时候,单位领导多方挽留,甚至还派专人给我做思想工作,询问我有什么要求和困难。所以,辞职不应该是逃避眼前困难的借口,而应该是不满足于眼下、超越眼下现状的动力。
例子二:也是关于我自己。2007年我研究生毕业,那年我在上海已经签约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了两个月,因为考上了公务员就决定把律所工作辞掉。我提出辞职申请后,律所主任专门找到我跟我谈话,主动帮我分析两种选择的利弊得失,并且主动提出给我加薪。如果是因为在一个单位呆不下去才被迫辞职,那没什么好夸耀的。相反,如果单位认为你对律所很重要,认为你很出色,多番诚心挽留,舍不得你离开,这时候的辞职才是成功的。当然这种情况下的辞职不是为了炫耀,也不能抱着享受被人重视的快感去任性辞职。辞职一定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律师助理也一样。决定离开团队自我独立很简单,但是让师傅觉得可惜、不忍才艰难。如果师傅说我还想跟你共事,我真的离不开你,那么这时候意味着你的职业来到了一个新的拐点。我经常告诉合伙人朋友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人会终其一生都甘愿做别人的助理。帮助助理成长,帮助助理收获成功,其实也能为自己带来成就感。毕竟律师行业也认门派。不阻碍别人的成长,不在别人的发展道路上设阻,也是律师职业道德的一条底线。
独立执业的最后一步:案源开拓
独立执业是每个律师都要迈出的一步。除了业务能力之外,独立执业还需要案源支撑。开拓案源要以业务能力为前提和基础,但是不等于业务能力足够就一定能获得稳定的案源。律师职业的艰难和挑战就在于,不仅要善于办理案件,还要善于承接案件。对于打算独立执业的律师而言,案源开拓是又一场严峻的考验。关于案源开拓的问题,已经超出了职业起步阶段的课程范围,我会在后面的课程中另行专题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