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入职2174人,比亚迪在招聘季杀疯了
每天入职2174人,比亚迪在招聘季杀疯了
3个月招聘200000人 ,什么概念?
平均每天大约有 2174人 加入。
这是过去的三个月,比亚迪在整车和零部件的招聘数据。
全球汽车行业频频被曝降薪裁员,比亚迪这边,却在持续大规模招聘。
截至9月份,比亚迪已经拥有超过 90万名 员工,在5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员工总数排在第一,比第二名 高出近40万人 。
招聘浪潮的背后,是比亚迪急需扩张的产能,是比亚迪遥遥领先的销量。
比亚迪开启大规模招聘
最近几个月,比亚迪正在掀起一波大规模招聘的热潮。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 何志奇 透露,过去三个月,比亚迪提产将近20万台,整车加零部件招聘了近20万人,各基地都处于满产状态。
8月以来,比亚迪在全国的多个生产基地,陆续开启万人规模的招聘。
就拿九大生产基地之一,2021年入驻的 郑州基地 来举例。
8月12日,比亚迪郑州工厂委托河南人才市场,发布招募公告,开启两轮大规模招聘,第一批在郑州港区招聘 4000名 操作工和技工。
门槛并不算高,操作工只需要 初中以上学历 ,薪资在5000-7000范围;技工需要岗位证书或相关经验,薪资在6000-9000之间,工厂统一提供五险一金和免费住宿。
另外,郑州安阳瓦店、济南也在同时招聘几千名操作工。
第二批招聘 5000人 ,主要面向 普通操作工 的岗位,同样只要求初中学历以上,但需要员工 适应倒班,上六休一,多劳多得 。
薪资在5000-7500元间,提供免费住宿和五险一金,以及150元/月的餐补。
郑州比亚迪招聘人员曾透露,郑州工厂是 宋L DM-i 的主要生产基地,随着这款车型热销,产能需求上来,工厂订单完不成,亟需 扩充产能 。
从岗位要求也能想象出,比亚迪的产线有多紧锣密鼓。
比亚迪的庞大的招聘需求,不仅是在生产线上。汽车、电子、新能源、轨道交通四大产业链当中,比亚迪正在全方位地吸纳人才。
8月底,比亚迪开启了2025届全球校园招聘,在全球高校范围内开启招聘,从本科到博士都有覆盖。
岗位也涉及研发、制造、工程、行政等二十多类,招聘专业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大部分的专业大类。
根据公告显示,工作地点既有深圳、西安、郑州等重要的国内产销据点,还包括了巴西、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出海建厂的市场。
从上到下大规模招聘,比亚迪的员工总数,在国内已经是独一份。
比亚迪 李云飞 透露,到今年9月13日,比亚迪员工总数突破了 90万 ,在5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比亚迪的人数最多,比第二名还要高出40多万人。
在90万员工中,比亚迪有近11万的技术研发人员,也是全球研发人数最多的车企。
根据9月份 环比增长5.8% 来推测,比亚迪在一个月内招聘了将近 5万人 。
按照这样的增长趋势,也许今年结束,比亚迪将收获超过 100万名 员工。
大规模招聘背后
在全球多家车企生存艰难、频频被曝降薪裁员之际,比亚迪却在“逆向”招聘,动辄就是上万人。
最直接的原因,其实一目了然:比亚迪的 销量 正在一路飙升。
10月份,比亚迪销售 502657辆 ,同比增长66.53%,环比增长19.8%,刷新单月销量的最高纪录。
今年1-10月份,比亚迪累计销售 325万辆车 ,同比增长36.49%,预计今年将超额完成 360万辆 的全年销售目标,可能会突破 400万辆 。
随着订单量的大幅增长,比亚迪九大生产基地的产能已经全线拉满,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力,尤其紧缺一线的操作员工。
与此同时,飙升的销量,也拉动了比亚迪的收入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营收达到 5022.5亿元 ,同比增长18.94%。
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 2011.2亿元 ,同比增长 24% ,创历史新高,也是比亚迪首次超越了特斯拉的营收。
另外,比亚迪曾在智能化上落后半步,所以正在全力追赶智能化进程,并且推行“ 人海战术 ”和“ 赛马机制 ”,先吸纳大批人才,再内部竞争择优。
所以充足的资金流入后,比亚迪在研发上相当舍得花钱,三个季度投入 333亿元 的研发费用,其中大约 有58% 是员工的薪资及股份支付。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中报粗略计算,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为销售、管理、研发人员开出的薪资大约有 202亿元 ,和比亚迪总利润的比例为 2:3 。
比亚迪的大规模招聘,实际上是在铺路。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也需要有越来越多人进入到这个行业。
人才,也是一种珍贵资源。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人才缺口,可能会达到 103万人 。
其中,技术工人招聘需求最多,其次是销售、服务人员、工程师。
比亚迪的一系列招聘动作,也是为了 抢占人才先机 ,储备、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这是国家从 传统制造业 ,向 高科技、绿色环保 等新兴产业转型的缩影,也揭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
对地方而言,比亚迪这样的龙头企业,在基地当地进行大规模招聘,不仅是企业规模扩张的需求,也是带动地方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很好地缓解地方就业压力。
从行业角度看,旺盛的人才需求,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旺盛的生产需要。
小米、赛力斯、小鹏 等车企,今年都因为急需扩充产能,发布过招聘大批量工人的公告。
小米6月份曾大量招聘普工,综合月工资在8000元左右,最高可达上万元,还有超8小时加班费,工作日底薪1.5倍,周六日双倍,法定假日3倍,甚至还可每周预支工资500-800元。
赛力斯、小鹏也在经历甜蜜的烦恼,陆续开启大批工人招聘,薪资在7000元左右,给足加班费,工人们两班倒,加班加点保供。
时代转关,有升有降。
只是这一次,中国正在引领汽车发展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