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亏损指标,又出现了
这个亏损指标,又出现了
近期,在海外股指走势平稳的背景下,部分跨境ETF出现异常交易现象,溢价率最高接近52%。这种高溢价现象蕴含着怎样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ETF溢价的相关知识。
近日,在海外股指走势普遍平稳的情况下,部分跨境ETF被资金疯炒。
截至1月8日,多只跨境ETF溢价率超10%,最高近52%!这意味着这些ETF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明显偏离净值,隐含较大的投资风险。
什么是ETF溢价?
溢价,可以理解成价格的偏离。
就ETF来说,通常把一级市场的申赎价格视为“基准价格(IOPV)”。该数值由交易所根据ETF申购赎回清单(PCF清单)中组合证券的实时价格估算得到,每15秒公布一次。而二级市场买卖使用的价格,由买卖双方实时撮合而成。
当ETF买卖价格>参考净值,ETF出现溢价
当ETF买卖价格<参考净值,ETF出现折价
ETF溢折率的计算公式为:溢折率=(场内实时交易价格-IOPV)/ IOPV。比如,某ETF的参考净值为1.2508,实时交易价为1.8990,对应溢价率为51.82%。
高溢价为什么有风险?
ETF出现溢价,会引发投资者进行套利操作。
具体流程:先用现金低价买入指数对应的一篮子股票以申购ETF份额,然后在二级市场高价卖出ETF份额,从而赚取价差。
在套利机制作用下,二级市场ETF的卖盘往往会大量增加,导致供大于求,从而给实时成交价带来下行压力。
所以,ETF高溢价率一般无法长时间维持。比如,2020年至2023年,国内上市的ETF共出现过47次溢价率冲破15%的情况,而其维持在15%以上的天数均值仅为1.7天(数据来源:华宝证券)。
因此,投资者高溢价买入ETF,容易在短期出现较大亏损。比如,1月10日,某高溢价ETF从盘中大涨超7%到收盘下跌5%,日内回撤超12个百分点(数据来源:Wind)。当然,如果小伙伴持有的ETF溢价率在短期出现大幅升高,也应该考虑逢高卖出以保存收益。
哪些ETF容易出现高溢价?
一般来说,小规模的ETF容易被短线资金爆炒,出现高溢价。比如1月9日,溢价超过10%的ETF单只规模均在6亿元以下,其中5只ETF日换手率超过7倍。
其次,跨境ETF容易出现高溢价。一方面,相比境内ETF,跨境ETF因为有额度限制,份额相对稀缺;另一方面,跨境ETF普遍为“T+0”交易,方便资金高频买卖。
因此,在市场回暖或关注度上升时,很多短线资金会涌入跨境ETF,进而引发“挤兑”。
遇到高溢价ETF,怎么办?
1) 小伙伴在投资ETF时,建议优选跟踪同一指数、规模较大的ETF。
2) 在入场前,一定要记得查看ETF的“溢价率”,避免高溢价ETF陷阱!查看“溢价率”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点击进入相应ETF的行情界面,即可看到相关数据。
3)对于大多数没有交易经验、不熟悉如何查看ETF“溢价率”的小伙伴来说,不妨重点关注不存在溢价问题的场外指数基金,申赎即可。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详情请认真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