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句谚语背后的多重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句谚语背后的多重解读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9AF2CQ60556620K.html?spss=dy_author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句谚语究竟源自何处?又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句谚语背后的故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由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与黄河改道有关。历史上,黄河因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经常改道,大约每30年就会发生一次较大的变化。因此,一个地方可能在30年前还是河东岸,30年后就变成了河西岸。

这句谚语最早见于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除了与黄河改道相关的解释,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战国时期的历史有关。当时,秦魏两国争夺河内地区。吴起帮助魏国夺得河内,30年后,白起又帮助秦国夺回河内。民间因此流传起这样的民谣:“三十河东,三十河西;吴白两起,天作玄机。”

还有一种解释与古代的六十甲子纪年法有关。从甲子到甲午正好是30年,这可能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说法的另一来源。

俗语典故的民间传说

关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故事发生在安史之乱时期,唐朝大将郭子仪因平定叛乱有功,被皇帝赐予公主为媳,并建造了豪华的河东府。然而,郭子仪的后代却因挥霍无度而家道中落,最终只能沿街乞讨。

一天,郭子仪的孙子来到河西庄,想起30多年前的奶妈,便去寻访。他遇到了乳母的儿子,发现对方家境殷实,不禁好奇为何还要亲自劳作。主人回答说:“家产再大,也有吃空的时候。家母在世时,率领我们发奋创业,才得这些家产。勤俭持家,其中乐趣无穷啊!”

主人念及旧情,收留郭孙管账。但郭孙对管账一窍不通,主人不禁叹息:“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三十年河西寄人篱下。”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含义。

谚语的寓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这句话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它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珍惜当下,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