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尿:症状、病因、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无尿:症状、病因、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无尿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症状,指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0毫升。这种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因素。无尿不仅会导致循环衰竭、贫血等症状,还可能引发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本文将详细介绍无尿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无尿的定义与分类
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为1000ml~2000ml,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又称为闭尿,多见于严重心、肾疾病和休克患者。
无尿病因可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肾前性疾病,主要是指进入肾的血液减少导致的。肾性因素也就是因为肾本身的病变导致肾无法排出尿量。肾后性疾病也就是排尿的通路被堵塞的,尿量无法排出后,长时间造成肾功能异常。
无尿典型症状为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但患者可伴有循环衰竭、贫血、脱水等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出现无尿时应立即接受医生诊断,确认到底是闭尿或无尿,这必须从外尿道口输尿管到膀胱,加以详细检查。
就诊科室与疾病别称
-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肾内科、急诊科
- 疾病别称:闭尿
- 是否常见:是
- 伴随症状: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贫血
- 好发疾病:休克、低血压、心功能不全、重症肝病、急性间质性肾炎
- 治疗周期:视病因而定
- 常用药物:甘露醇、呋塞米、异丙基肾上腺素
- 常用检查:尿液检查、血液检查、中心静脉压测定、X线检查
- 是否严重:饮水减少出现的生理性无尿,长期可导致机体脱水;如为疾病因素导致的无尿,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及肾功能急剧恶化等不良后果
重要提醒
一旦出现无尿症状,应及时就医,虽然无尿患者日常护理应多饮水,但在病因未明的情况下,切忌为排尿而大量饮水,增加肾脏负担。
病因分析
无尿原因可归纳为肾前性、肾后性、肾性,肾前性多见于休克、低血压等,肾后性多见于结石、前列腺增生等,肾性多见于肾脏疾病。
肾前性
由于休克、低血压、心功能不全、脱水与电解质紊乱、重症肝病、重症低蛋白血症等疾病引起肾血流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以致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肾性
见于急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血管性疾病、双侧肾皮质坏死、慢性肾病的急剧恶化。
肾后性
膀胱颈部的梗阻(如结石、前列腺增生)或功能异常(如神经源性膀胱)引起肾后性急性肾衰竭,出现无尿。
相关疾病
休克、低血压、心功能不全、重症肝病、急性间质性肾炎
非疾病因素
输尿管手术损伤
双侧损伤或损伤唯一有功能的一侧肾脏的输尿管,均可发生肾后性尿闭。
药物毒物
肾毒性药物作用引起肾功能急剧恶化,造成肾性无尿;生物毒或重金属及化学毒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也可造成无尿。
生理性无尿
如24小时内饮水过少,也可能发生无尿,这种情况下患者及时补充水分多能缓解。
症状表现
患者典型症状为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此外还有原发病的相应症状,以及伴随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贫血出血、氮质血症等症状。
症状分类
- 真性无尿症:若导因于两肾罹患慢性疾病时,肾脏造尿功能就处于停顿的状态,这种称为真性无尿症。肾脏造尿功能一旦停顿,自然不会有尿液贮积在膀胱内。
- 假性无尿症:接连两肾脏和膀胱的尿管都堵塞,肾造尿后,尿液无法下达膀胱的情形,称为假性无尿症。
典型症状
无尿的临床表现,当然是以无尿为特征。急性无尿一般在1~2天就变成完全无尿。无尿的状态持续数天后,老废物和毒素就会贮积于体内,血液、组织液、细胞液等成分亦发生变化,导致尿毒症而死亡。
伴随症状
- 消化道症状:肾后性无尿患者梗阻以上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尿存积,内压增加,因而均会出现腰部胀痛,可伴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
- 氮质血症: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不能经肾排出,加以伴发的感染、原有的组织创伤和坏死、食欲不振不能进食,或摄入热量不足等情况,使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更加旺盛,血非蛋白氮浓度迅速升高,发生氮质血症或尿毒症。
-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在无尿期,一方面不能经肾如常排酸,同时由于机体组织尤以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旺盛,酸性代谢产物如硫酸、磷酸等均明显增加,超过体内缓冲系统的缓冲能力,引起酸的蓄积。且由于血PH值下降,导致细胞内钾离子外移,加上其他因素,可引起高钾血症。
- 出血、贫血: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其发生原因可能由于红细胞破坏多,尿毒症和肾红细胞生成素缺乏的影响。出血倾向表现为皮下紫癜、穿刺孔周围皮下血肿,以及消化道出血等。
并发症
- 感染:无尿患者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或者本身抵抗力下降,易诱发感染。
- 低白蛋白血症:无尿患者原发肾脏疾病可出现低白蛋白血症。
-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尿液可排泄身体代谢废物,因此无尿患者常见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就医指南
无尿多为身体器质性病变的表现,出现无尿症状的患者切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对于那些持续出现喝水多而排尿少的患者,需及时就诊,可前往泌尿科或肾病科行尿常规、肾脏检查。
就医指征
- 尿量持续一段时间的进行性减少,或在短期内骤减需引起警惕,尽早就医。
- 长期呕吐腹泻致使消化液大量丢失患者,如出现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等脱水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 伴有食欲减退、贫血症状的患者也应及时就医。
如果未出现警示症状,也应在24~48小时内就医。
就诊科室
通常前往泌尿外科或肾内科就诊。心功能不全患者可前往心内科进行治疗,休克患者应前往急诊科诊治。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年龄?
- 有无引起脱水的病史?有无大量失血、腹膜炎、严重创伤及各种可能引起休克的疾病?
- 有无导致肾功能衰竭的病因?过去有无肾脏疾病史、外科以及妇科手术史?
- 出现无尿或尿量减少多久了?
-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 尿液检查:如患者可取中段尿检查,一般泌尿系统检查无何发现,除非无尿由于泌尿系疾病所引起。急性肾衰的尿液呈酸性反应,比重固定在1.010上下。某些病因如异型输血、烧伤和挤压伤之后,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
- 血液检查:除血常规和红细胞压积等检查外,尚应测定血浆蛋白含量、血钠、钾、氯化物、非蛋白氮、尿素氮、肌酐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 中心静脉压测定:有助于判断血容量是否已补足。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8~12厘米水柱,6厘米水柱以下表示血容量不足,属肾前性尿闭,应补充血容量;如中心静脉压正常或略高,血压正常,则表示血容量正常,其尿闭的原因可能为肾血管痉挛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中心静脉压在15厘米以上时,表示为心力衰竭的前期。
影像学检查
- X线平片和泌尿系CT平扫,可以了解肾脏的数目,是双肾抑或单肾;肾脏的轮廓是否胀大及其程度;肾区有无钙化斑点,腹腔内有无钙化淋巴结的阴影,这些可作诊断泌尿系结核的参考,也可了解在肾、输尿管区有否结石梗阻等。
诊断标准
- 通过临床表现,即患者24小时尿量减少的症状,结合病史,如体液丢失、原发肾脏病等,可初步判断为少尿或无尿。例如,肾后性尿闭患者多伴腰痛,局部饱满甚至可们及肾脏下极,肾区有压痛和叩击痛。
- 结合体检、尿液检查、血液检查、x线平片、泌尿系CT等,可进一步判断无尿的原因。
- 对于病因确诊困难者,也可以通过病理检查加以确诊。
鉴别诊断
该症状较典型,一般无需与其他症状相鉴别。
治疗方案
肾前性无尿,通过治疗异常的循环状态理应得到改善;肾性无尿则不能,特别是过度输液而不见增加尿量时,容易引起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肾后性无尿的治疗就是解除尿路闭塞。
家庭处理
居家注意休息、避免焦虑,不进行剧烈运动,对于非生理性饮水过少偶发的无尿患者,还是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查明病因。
到院治疗
一般治疗
无尿时一定要控制补液,量出为入;此外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清除,要积极纠正酸中毒,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还要严格限制产生代谢性废物的蛋白质摄入,以达到降低血肌酐和尿酸的目的。如果由肾前性因素导致,诊断病因如纠正休克,改善心功能,或者改善肾动脉狭窄。
药物治疗
- 甘露醇:作用为降低肾血管阻力,使肾的出球动脉扩张,能维持肾小管腔内的压力及流量,减轻肾间质水肿,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
- 呋塞米:作用于肾小管的升绊,抑制钠的再吸收,其利尿作用较强,即使在肾小球滤过障碍时亦能收效。
- 异丙基肾上腺素:治疗重点是抗休克和保护肾功能。应立即停止输血输液、给氧,补充血容量最好用血浆。升压药物可选用异丙基肾上腺素。
透析疗法
人工透析疗法是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无尿期各种严重并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早期预防性透析的疗效更好。此法能较快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钾离子、氢离子和酸根,以及非蛋白氮,并能纠正其他电解质失衡、增加体内碱储备。
手术治疗
- 输尿管逆行插管术:如确诊为输尿管结石等引起的上尿路肾后性梗阻性无尿须尽早采取逆行输尿管插管,在输尿管镜或膀胱镜下,在输尿管内置入双J管引流肾积水,解除梗阻,病情允许可以耐受麻醉时,也可以考虑同时治疗结石。若一般情况欠佳,则仅插管引流,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择期处理结石。
- 肾穿刺造瘘引流术:对于输尿管结石梗阻引起的无尿,如果输尿管逆行插管失败,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行肾穿刺造瘘引流术,解除梗阻,待病情稳定后再择期治疗结石。
饮食调理
无尿,尤其是肾性无尿患者应限制水分摄入,原则上“量出为入”。此外应尽可能供给足够的热量,以减少机体组织的分解代谢,以利于预防发生钾中毒、酸中毒和尿毒症。
- 限制水分摄入,一般入水量为前一天尿量加500ml。
- 治疗康复期加强营养,以弥补病程中消耗的大量组织蛋白,给予高碳水化物、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加热量。
护理要点
对于无尿患者,要充分了解自己无尿的原因及注意事项留意观察每日尿液情况,家属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护理
- 患者应遵医嘱服药,积极进行治疗,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
- 注意休息,预防感染,如果出现腹泻、脱水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病情监测
患者每日尿量、尿色、尿液浑浊度等变化。关注血压、脉博,有无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有无浮肿。留意皮肤的紧张状态口腔黏膜及舌干燥程度。
心理护理
无尿患者可能感到焦虑,或对放置导尿管感到不适应,心理上难以接受,家属要及时缓解患者的紧张、烦躁情绪。
预防措施
如果患有肾脏器质性疾病的人群,应定期复查,积极进行治疗,以防出现无尿的症状,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 原有肾的器质性病变,或因呕吐、腹泻所致水、电解质紊乱而引起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按时服药,加强随诊,监测病情;
- 规律作息,合理膳食,每天保正摄入的水量满足人体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