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文物古迹介绍
密云文物古迹介绍
北京市密云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不乏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古迹不仅见证了密云悠久的历史,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以下是密云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介绍: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全长19公里,共有敌楼35座。这段长城以“惊、险、奇”著称,是戚继光督建时所创建,也是我国唯一一段保留明代原貌的古长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司马台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跨谷索桥横跨其上,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位于密云水库旁,以原汁原味、绝少人工修葺的长城遗址为特色。景区内还建设了极具休闲味道的栗林度假山庄,并启动了景区旁的王庄民俗村,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既能领略历史沧桑,又能体验民俗文化的好去处。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位于北京市古北口镇南关外国道西侧长城脚下,用黄沙土堆积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称“肉丘坟”。墓的四周用青砖砌着2米多高的花墙,东南方向有一门,门楼高3米。这座公墓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遗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精神的象征。
云蒙三峪红色旅游区
云蒙三峪风景区位于北京密云西部,云蒙山南麓,北起白河谷地,南止山前平原,距北京70公里,密云15公里,西与青龙峡相邻,东与密云水库相望。景区内山谷曲折蜿蜒,总长15公里,谷底为云蒙山原始森林,景区内崖壁陡峭,山势险峻,潭瀑遍布、溪流湍急、青山绿水、丛林飞瀑、云雾缭绕,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白乙化烈士陵园
白乙化烈士纪念碑地位于密云县石城镇河北村的小南山上,是为纪念抗日英雄白乙化烈士于1984年5月由密云县人民政府修建的。现碑地总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内有白乙化烈士纪念碑(1995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中共密云县委列为密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曹家路营城遗址
曹家路营城遗址位于密云县曹家路村,它曾是长城中的重要关口,蓟镇西协四路之一,密云县通往河北兴隆和承德的交通要道,此处明洪武年间初建城堡,明万历年间改建为营城,城池沿山而建,城周6000多米,设东、南、西三门。曹家路总辖22处关寨,控制南北边城80多公里,管理5000多户,人口3万多人,是密云县重要的军事要塞。
密云文庙
密云文庙位于密云县城内鼓楼东大街路北,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是密云县仅存的一座明清殿式古建筑,文庙占地4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进入密云文庙,可见其正院前有牌楼式大门,大门又分3个门,中间为棂星门,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门内有人工凿砌的“泮池”,池上有石桥,桥北为戟门,门内有大成殿,殿内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的牌位,殿前有月台,台前有丹墀,丹墀前有石雕龙柱,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纹,殿后有崇圣祠,祠内供奉孔子先祖的牌位,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十面碑
十面碑位于密云县新城东门外路北原八蜡庙院内,占地540平方米,此碑为密云县重点保护文物,八蜡庙的方位坐北向南,入山门就可见到十面碑共有两座,为亭式结构,分立在南北甬路的两侧,十面碑原称为“燕山勒功碑”,碑高约有5米,碑顶、碑身、碑座均为青石雕刻对砌而成,十面碑的碑文记载了燕国的历史和功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密云龙泉寺戚继光诗碑
龙泉寺戚继光诗碑位于密云县城东北2.5公里处,戚继光(1512-1587),是明代著名爱国将领,戍边时曾在密云石匣驻防,万历三年(1575年),他在游密云龙潭时,曾赋游龙潭七律一首,刻碑留龙泉寺中,戚继光是抗倭名将,当年正是他,保卫了中华大地的几十年安宁,也使得中华民族免受倭寇的侵扰,他的诗碑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密云番字牌石刻
番字牌石刻位于密云县城北部65公里的一座小孤山上,是密云县重点保护文物,在小山的南面石壁上刻有20多组文字,长期无人辨认,1987年经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专家们鉴定:石壁上的番字系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字。其中,有梵文、蒙文和藏文,文字的内容是佛教的“六字真言”,这些石刻不仅是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也是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见证。
杨令公祠
杨令公祠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河东村,是宋辽时期当朝政府与人民为了纪念名将杨业而建,杨令公祠为两进院落,前后两层大殿,占地600多平方米,前殿内塑杨家男将;后殿内雕杨家女英,前殿东西两侧各有配房和禅堂,在山门外东西两壁墙上,书写着高约1米的8个大字“威震边关,气壮山河”,这些石刻不仅是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也是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见证。
黑山寺
黑山寺风景区位于密云县翁红镇黑山寺村,坐落在密云水库白河主坝西南侧,距县城16公里。它是密云县新近推出的一处以自然和人文景致取胜的旅游风景区。黑山寺风景区有一个媳妇洞。唐代元和年间,宪宗李纯委托高僧选址建寺,并选和尚替他出家。高僧游遍北部山川,发现这处溪大潺潺,林木茂密,景色优美,便在此建寺,取名黑山寺。黑山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建筑,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唐代的铜钟、宋代的佛像、明代的经书等,这些文物不仅是研究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龙潭龙泉寺
白龙潭龙泉寺位于密云区东北,为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泉寺经修复,内有明将戚继光赋游龙潭的诗碑,有清乾隆、嘉庆皇帝的御笔碑刻,及李鸿章、袁世凯为修建龙潭的记事碑等。这些碑刻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番字石刻
番字石刻位于番字牌乡,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刻于乡北弧山的阳面。刻工利用山石的不同平面,刻下了大小不等的若干组番字,字句的中间和末尾还刻有奇特的符号。另外,在乡医院东坡的巨石上也刻有番字。据考证,这些番字有梵文、蒙文、藏文等,其内容为佛教“六字真言”,这些石刻不仅是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也是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