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有膜会残留农残?洗菜神器超有效?「洗净表面」不等于「洗净农残」
青花菜有膜会残留农残?洗菜神器超有效?「洗净表面」不等于「洗净农残」
买青花菜回家清理时,总会有一种“外面包覆一层膜,特别难洗净”的感觉吗?市面上不乏蔬果清洗机、清洗酵素等广告,多以青花菜为“模特儿”,主打透过机器或酵素洗去青花菜外膜,不仅清理更彻底,还能减少农残。但真的这么有效?青花菜表层的膜是农残的元凶?还是营销的话术?
《上下游》采访台中区农业改良场副研究员钱昌盛,解开了青花菜表层膜的奥秘,并分享清理诀窍,简单洗净青花菜,也可以安心食用。
白膜为天然蜡质,防失水,农残较容易“卡在”表面
青花菜花球上的“膜”主要是植株天然产生的蜡质,钱昌盛表示,植物蜡质彷佛人休的角质层、表皮,能增加植株应对环境变化、防止失水、抵御病虫害等,功用相当多。除了青花菜,同为十字花科的叶菜叶表,甜椒、辣椒的果实表皮,葡萄与蓝莓果实上的果粉,皆含有植物的蜡质。
不过植物蜡质是否会增加农残量?钱昌盛说明,植物表层若有蜡质,喷洒在植物表面的接触性农残,附着量可能会较高,比起没有蜡质,有蜡质的蔬果确实较不易单用清水冲洗。换言之,植物蜡质理论上较易让农残“卡”在上面,清洗时需比较费心。
另外青花菜花球紧密且凹凸,整颗清洗时,清水不易渗透,也易让人有“很难洗、易残留农残”的看法。
不只是青花菜,植物蜡质因为多为脂类物质组成,如果是会与脂类物质相溶的脂溶性农残喷洒到植物上,较易被植物蜡质吸附,附着在植株上。
青花菜上的“膜”为植物天然蜡质(上下游资料照)
洗净表面不等于“洗净农残”
然而钱昌盛强调,许多宣称洗净青花菜的产物作用机制不同,难以断言“洗净表面”就是“洗净农残”。例如以含有自由基、臭氧等高氧化物的电浆水冲洗青花菜,虽有杀菌、减少表面脏污的功效,但不代表就能有效去除青花菜表面的农残。
如果是酵素等化学产物,也要确认产物的化学物质,是否有分解农残的功能。针对市面上各种“清青花菜神器”效果,钱昌盛仅表示“见仁见智”。
系统性农残存于整个植株,清洗难以去除
此外除了蜡质,农残于作物的残存量多寡也受不同原因影响。像作物表面不平滑或具有绒毛,也会增加农残附着性。农残的特性与剂型也跟残留与否有关,钱昌盛举例,若是被植物吸收至体内的系统性农残,会存在於植株内,透过各种清理方式都难以去除,只能等其自行分解。
农残施用时机、作物特性跟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农残残留。如在靠近作物采收期施用农残,相对比苗期、生长期施用更易残留在作物上。钱昌盛并说明,温室栽培因为遮去部分光、雨水,作物表面的农残被光、水等环境因子分解的速度会稍慢于露天栽培。
另外十字花科作物病虫害比较多,施药频率也会较多;跟秋冬生产为主的青花菜相比,夏季生产的花椰菜更易有病虫害,农残残留机率还可能更高。
如何洗好青花菜,减少农残附着量?
如何好好清洗青花菜,减少农残附着量?钱昌盛表示,只要用充足流动水反复浸泡与清洗,就能洗去大部分的表面脏污与可能残存的农残。但因整颗花球清洗,流水不易全面渗透花球,他建议消费者在洗净表层后,也要截切花球再重复润洗,增加小朵青花菜与水接触的面积。不用执着要用洗菜产物,也能把青花菜洗净并安心食用。
钱昌盛补充,作物的农残量是否合乎规范,与前端管理更相关,农民谨守推荐用药、安全采收期等施药管理,基本上不用担心作物的残留农残危害消费者健康。除了政府在后端定期抽验蔬果农残量,消费者也可透过产销履历查询生产者,选择栽培管理合格的农友购买农产物,更能保障自己的健康。
学者指出,青花菜要先洗净表面,再截切成“小朵”反复润洗。(摄影/SHVETS production;照片出处/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