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投诉程序及申请指南
公证投诉程序及申请指南
公证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证明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来预防纠纷、维护法制。本文将详细介绍公证的概念、投诉程序以及申请流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司法制度。
一、什么是公证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巩固法律秩序的一种司法手段。公证机构的证明活动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活动不同。前者是在发生民事争议之前,对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给予认可,借以防止纠纷,减少诉讼。它不能为当事人解决争议;而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则是在发生民事权益纠纷并由当事人起诉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作出裁决。
二、公证投诉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公证机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公证员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给予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停止执业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 以诋毁其他公证机构、公证员或者支付回扣、佣金等不正当手段争揽公证业务的;
- 违反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公证费的;
- 同时在二个以上公证机构执业的;
- 从事有报酬的其他职业的;
- 为本人及近亲属办理公证或者办理与本人及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公证的;
-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给予处罚的其他行为。
如果公证机关及工作人员在公证过程中出现上述违规情形,当事人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进行投诉。
三、申请公证的程序
(一)申请与受理
- 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向公证处提出,并填写公证申请表。公证申请表应填写下列内容:
- 申请人及其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等;申请人为法人的,应证明法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等;
- 申请公证的事项及公证书的用途;
- 提交材料的名称、份数及有关证人的姓名、住址;
- 申请的时间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申请人应在申请表上签名或盖章。申请人填写申请表确有困难的,可由公证人员代为填写。
- 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 身份证明,法人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 代理人代为申请的,须提交授权委托书或其它有代理权资格(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的证明;
- 需公证的文书,如合同、遗嘱、毕业证等;
- 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
- 与公证事项有关的其它证明材料。
- 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
- 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
- 申请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
- 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公证处的业务范围;
- 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进行分类登记。登记事项包括,公证类别(如继承、收养、借款合同等)、当事人姓名(名称)、代表人(代理人)姓名、受理日期、承办人、审批人、办结日期、结案方式、公证书编号等。
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按规定标准向当事人收取公证费。公证办结后,经核定的公证费数额与预收数额不一致的,应当办理退还或补收手续。当事人交纳公证费有困难,应提出书面申请,由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决定是否减、免。
(二)审查
公证审查,是公证处在受理当事人的公证申请后,出具公证以前,对当事人申请办理的公证事项及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的调查核实工作。公证人员有收集证据的权利和义务,应当通过询问证人,调取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现场勘验、进行鉴定等方式、认真收集证据。当事人对申请公证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向公证处如实陈述与公证事项有关的事实,并提供相应的材料。
公证处应重点审查。
如果读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华律网进行法律咨询。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