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qinxue365.com/fangfa/416435.html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诵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课外环境营造和活动展示三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小学语文诗歌诵读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做好诵读指导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任务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是进行朗读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安排的每周两节的经典诵读课上,教师根据诵读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的诵读能力不断提高。

选择难易适度的诵读内容

诵读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难度过大学生会感到枯燥,过于简单,学生又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根据多年的诵读经验,学校广泛征求各年级师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字数少,节奏强,内容比较好理解。

中年级的学生诵读《唐诗》《宋词》《笠翁对韵》等,和课内诗词的学习相结合,相补充;高年级的学生诵读《论语》《道德经》等篇章,有一定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指导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这些作品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为诵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简析诗文大意

关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话。”较难的篇章,如果学生完全不理解,诵读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做粗略地讲解或提示,让学生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在粗知其大意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吟诵,有效地提高诵读的能力。

采用活泼多样的诵读形式

“经典诵读”在学校和学区都是一门常规课,每班每周两个课时,由语文老师担任指导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 教师泛读。经典诗文的韵律美是学生爱读的原因之一,教师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美的熏陶。教师深入经典诗文,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 配乐引读。古诗文节奏强,韵律和谐,琅琅上口。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了丰富诵读课堂,教师构建了诗歌学习专题网站,在网站上上传了《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优美的乐曲,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配以乐曲,别有一番情趣。

一曲古筝《浪淘沙》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豪迈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满江红》琵琶声中岳飞的爱国情怀荡气回肠,音乐或抒情或婉转,深深感染了诗文,感染了诵读的学生。

  • 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诵读。如:打节奏读(节奏的快慢由老师定),灵动活泼;齐读,气势豪迈;赛读,挑战自我。这样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乐读,爱读,读准音,领会情,掌握朗读的方法,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积累,并在生活中有所运用。

运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

古诗文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现在的时代较远,写的人和事都和学生实际相距甚远,这些都给小学生学习古诗文,体味古诗文的意境带来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结合古诗文的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色彩鲜艳的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提供给学生学习古诗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

在《弟子规》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播放《弟子规》的动画片故事,《孝感动天》舜的故事,《汉武帝亲尝汤药》等系列故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习《游子吟》播放母亲深夜挑灯夜织的画面,慈母情深,深深打动学生。

学习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而多媒体在创设古诗文情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音乐,还是画面,都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创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符合的直观、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融入诗的境界,进入最佳心理状态。

课外环境:以课外为大后方,营造诵读环境

建设诗意的学校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诵读经典诗文,学校的文化墙上手绘了《弟子规》的篇章,学生走进校园便学习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孝敬父母,尊重兄弟,爱护同学,好学上进。

教学楼走廊墙上也挂着诗词名作,大课间,学校的广播站定时播放经典诗文诵读,唐诗、宋词尽在眼前,皆在心间。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很注重经典诗文的学习,教室的学习园地展出学生经典诗文的书法、绘画、摘录作品,整个校园充满文化气息,这种充满诗意的环境浸润学生的心灵,也促进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

创造诗意的家庭环境

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在家庭中度过,家庭对学生的诵读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对所在学校290名同学做过问卷调查,70%的同学家长会陪孩子阅读或诵读经典诗文,这为创造诵读的家庭环境提供了条件。

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推荐一些诵读的诗文,要求家长陪同孩子一些阅读,还可以为孩子做一些讲解。《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些篇章都值得作为父母的人用心学习,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则父子亲、通古今。

教师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构建了经典诵读的专题网站,在该网站有丰富的音频、视频资源,家长可以为运用这些学习资源,增加学习的乐趣,让孩子知书达理,加强家庭的凝聚力。

创设诗意的生活环境

读诗文,旨在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我国的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这些篇章都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尊敬兄长,爱护幼小,这些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指导学生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在古诗文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成长中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展示:以活动为契机,创造展示平台

对学生的诵读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内,而应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师做过问卷调查,290名同学中,85%的同学希望学校或班级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

教师所在的班级经常开展一些诗词朗诵、古诗学唱、古诗文故事表演等小型的班内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及时地对一些表现好、进步大的同学提出表扬。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也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加轻松。

提高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积极性

积极宣传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意义

新学期开学时在班上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树立学生的品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还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把诵读篇目推荐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到诵读活动中,让学生在家里也能诵读经典古诗文。

树立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信心

古人作诗必要吟诗,只有通过吟才能把诗文中的情感充分表达处理。但由于担心被笑话,很多学生并不敢尝试这种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吟诗方式。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诗观,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在班级中营造诵读古诗文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充满自信和激情地去诵读经典古诗文。

培养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审美能力

每首经典古诗文都是一个故事、一种精神,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教师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要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经典古诗文的画面之美、故事之美、语言之美、韵律之美和精神之美,培养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审美能力。让学生们爱上经典古诗文的美,提高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诵读指导

对于刚入学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采用被动养成法:利用他们善于模仿的特点,老师读一句,让学生跟着念一句,读完一段了,再重复几遍,然后学生自己读一遍、两遍、多遍,还可以采取齐读、接龙读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诵读喜好,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直觉力、而不是理解力。

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则采用主动引导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在诵读实践中强调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教师还要检查学生的诵读效果,纠正学生在诵读中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的错误,提高诵读的准确性。

指导学生巧妙背诵经典古诗文

背诵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而机械的背诵是十分枯燥的,学生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巧妙地背诵,提高经典古诗文的背诵效率。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进行表演背背诵,让他们在背诵时,配合适当的语气和动作,有条件的还可以为学生的表演提供画面背景和音乐,让学生边表演边背诵,提高对经典诗文的理解,进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恰当的语气和动作能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背诵效率。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根据诗的内容分类进行背诵,如将诗分为叙事诗、写景诗、抒情诗、言志诗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类,提高背诵的数量和效率。

另外还可以采取两人赛、小组赛等竞赛形式,又如限时背、接龙背、轮换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灵活变化的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

反复诵读,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古诗文的内涵

诵读古诗文是我国出色的教育传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的重要性。

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诵读有两层含义,朗读和背诵。《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出色诗文”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各背诵出色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背诵出色诗文60篇段。

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晓畅如话,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由于时代久远,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克服障碍。读古诗文最基本是读准字音,明晓句意。

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语音上的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而不读“jiàn”。《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骑”读“jì”不读“qí”。

特别指出的是,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地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美感,让学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创设情景,启发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江面上是渔火点点。面对此情此景,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秋天来了,夜已深,鸟归巢,自己还飘泊不定,流浪异乡,不禁秋愁满怀难以入眠。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在学这首诗时,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

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诗文特定的情境氛围中。现代心理学表明“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以上是广州朴新教育整理的小学语文诗歌诵读教学方法全部内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