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在高度分散的口腔市场,高质量发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在高度分散的口腔市场,高质量发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7214020925/319658761

在当前高度分散的口腔市场背景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众多口腔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口腔行业的现状与未来,深入探讨了多年来行业内外的变化及其影响。引人注目的是,尽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机构却仍在低质量发展中挣扎,陷入患者粘性低、团队效率低和整体客单价低的“三低”困境。


01 | 每一个大时代即将落幕时,人们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2024年即将过去,在与众多口腔行业同仁交流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当下发展如何,每位院长都在怀念过往的美好时代,交谈中充满着懊悔之情:

如果当初不在市区开诊所,而选择周边县城该有多好……
如果在种植集采时能更快跟进,一次性将价格调整到位就好了……
如果2018年就开始扩张,那时全市还没有连锁诊所……
如果去年就着手优化内部运营就好了,那时的初诊量可是现在的两三倍……

站在口腔行业艰难的今天回头看,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时代存在的机遇:2015年左右引进种植牙技术、2019年前开始连锁化扩张、2022年集采政策落地时快速跟进、2023年前开始下沉式发展、2024年前进行内部运营优化等。但遗憾的是,当我们身处时代之中时,却往往难以察觉这些机遇。

我们听到许多人感到后悔,没能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正确的行动。近期,一些媒体公布了行业集中度数据,将口腔行业定义为高集中度市场,似乎暗示头部位置已经饱和,其他机构已无机会。

然而,仔细分析数据会发现这个定义并不准确。虽然口腔行业的Cr108指数显示前108家机构占据35%的市场份额,看似很高,但横向对比后差距明显。以白酒行业为例,作为公认的高度集中市场,仅前八家机构就占据了45%的市场份额,这与口腔行业的集中度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02 | 部分机构可能走了一条低质量发展的“断头路”

当许多机构猛然醒悟开始追赶时,却发现市场空间已然缩小。他们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获客量,而获客途径又往往局限于价格战,最终陷入"三低"困境:患者粘性低、团队效率低、整体客单价低。虽然获客量确实提升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新问题:

市场定位改变所带来的流量效率下降

在传统模式下,口腔机构的患者主要来自两类:复诊老患者,以及老患者转介绍的新患者。这些患者虽然积累缓慢,但对诊所的信任度高,他们看重诊所的历史口碑和医生的专业技术。由于医嘱依从度高,这类患者不仅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也能为诊所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

相比之下,通过低价引流而来的患者往往戒备心强,将价格作为选择医疗方案的唯一标准,更深层次是可能并不认可医疗技术和医生的价值。许多口腔机构初次接触这类患者时都经历过阵痛:一边是频发的客诉,一边是营收和利润未见提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获客量上去了,但获客效率反而下降了"。

初诊量下滑固然显而易见,但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现有患者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否已达到最优?功能牙拔除的患者是否会选择在我们这里做种植修复?根管治疗的患者是否会选择在我们这里做冠修复?我们是否有能力开展全口诊疗并让患者接受完整的治疗方案?

如果我们尚未掌握提升现有患者资源使用效率的能力,又怎能有信心应对那些通过低价引流而来的患者呢?

市场定位改变所带来的团队困扰

市场定位的改变必然要求整个运营模式随之调整。许多传统机构甚至没有设置咨询师岗位,也未能精心设计如何应对追求低价的患者群体。更重要的是,传统门诊模式下形成的团队特质——如医生沟通能力不足、过度重视医疗而轻视服务等问题——都需要彻底改变。

有经验的门诊都清楚,设计低价引流模式和招聘咨询师并不困难。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改变团队特别是医生的思维方式,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这种市场定位的转变对所有门诊而言都是一场重大改革。最终结果不外乎两种:要么改革顺利推进并伴随团队重组,要么在团队阻力下改革陷入停滞。

03 | “三高”之道:口腔医疗的高质量破局之匙

上述问题大家都曾思考过,但由于缺乏其他出路,只能先应对眼前的困境。然而,一些机构早已找到了真正的解决方案——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上海松峰口腔为代表,其创始人董奎老师在《牙医创业实战》一书中自豪地展示了他们的核心指标:平均客单价、复购率、转介绍率、牙椅年单产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正是高质量发展机构的特征:高留存、高转化和高质量。

高留存

高留存体现为机构能获得老患者的高度认可,与大多数患者建立长期信任关系,从而带来更多转介绍和复购机会。

许多机构认为自己的转介绍量和老患者复购量很大,但这往往只是主观感受。根据数据统计,大多数机构的患者留存率仅为10%—30%,而践行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机构能达到70%。更重要的是,这种提升带来的流量几乎零成本,且患者信任度更高。

高转化

高转化指机构能基于患者主诉症状,挖掘更多治疗需求。例如:根管治疗后的冠修复、儿牙治疗后的矫正、功能牙拔除后的种植,以及推动全口诊疗计划等。

建议统计机构全年功能牙拔除量及其种植修复比例。根据我们的数据显示,大多数机构的种植修复比例不超过5%。这意味着一家机构全年拔除500颗功能牙,却只完成25颗种植修复。

475颗功能牙缺失无人关注,机构却在纠结上门询价的种植患者,这不正是舍本逐末吗?

高效益

高效益主要体现在机构拥有的高端患者数量上,可通过客单价来衡量。

这并非意味着要提高各项诊疗收费或打造高端门诊,而是要构建优质的产品结构。一家高质量发展的口腔门诊应当形成金字塔形态的产品结构:底层是数量最大、价格最低的基础治疗项目,如充填、根管治疗等;中层数量适中、收费较高,包括冠修复、美白、嵌体、贴面等;顶层数量较少但单价较高,主要是种植和正畸项目。

目前多数口腔门诊的产品结构呈现畸形状态:要么全部集中在底层,导致客单价低、运营效率差;要么过度集中于种植和正畸项目,形成倒金字塔结构,缺乏基础治疗支撑,完全依赖主动咨询,容易被市场营销型机构精准打击。

04 | 困境求解:为何低质量发展的道路无法走通

上海松峰口腔在董老师的带领下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了一家"三高门诊"。然而,绝大多数机构却在走向相反的方向,逐渐沦为"三低门诊"。由于行业竞争加剧,这些机构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获客量上,且主要依赖低价策略来吸引患者。最终的结果是:患者粘性低、团队效率低、整体客单价低。这些陷入"三低"困境的门诊,必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口腔门诊缺的是流量还是流量的使用效率?

初诊流量下滑固然是明显问题,但我们首先要思考:现有流量的使用效率是否已达到最优?功能牙拔除的患者是否会选择在我们这里做种植修复?根管治疗的患者是否会选择在我们这里做冠修复?我们是否具备开展全口诊疗并让患者接受完整治疗方案的能力?

如果我们尚未掌握提升现有流量使用效率的能力,又怎能有信心应对那些通过低价引流而来的患者?

口腔机构的医疗属性和消费属性该如何平衡?

口腔机构经营最大的难点在于平衡医疗属性与消费属性。早期的口腔机构多偏重医疗属性,即便是民营机构,其整体风格也与公立医院相近。随着某些连锁机构的崛起,整个行业开始向消费属性倾斜。这种转变本身并非坏事,促使许多机构开始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更加重视服务质量。但遗憾的是,部分机构在这条路上走得过快,不仅出现违背医疗原则的事件,甚至出现“圈钱跑路”的现象。

三明医改给口腔行业带来的政策调整备受关注,具体实施细节尚未明确。但基于我国人口状况和国情特点,国家对未来医疗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让大多数基层群众能享受到普惠性医疗资源。在这一大方向下,许多行业同仁呼吁"让口腔回归医疗本质"。

回归医疗本质并非要完全效仿公立医院,而是要建立金字塔式的产品结构:底层提供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普惠医疗产品,中上层配备能保障机构利润的高端项目。同时,必须回归规范化诊疗。行业野蛮生长期已经结束,监管力度将不断加大,经营不善可能导致关店,而不规范诊疗则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后果。

未来还有没有希望?

口腔行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广阔。在这个高度分散的行业中,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必然缓慢,甚至可以说集中度提升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许多机构如同时代温水中的青蛙,当政策和竞争导致水温沸腾后,无力跳出来。然而,正是由于行业的高度分散性,那些真正能够积极应对,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口腔医疗机构,才能拥有未来,也一定可以拥有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