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发表颠覆性研究:尼古丁可延缓衰老!吸烟或成长寿秘诀?
中科院发表颠覆性研究:尼古丁可延缓衰老!吸烟或成长寿秘诀?
一直以来,“吸烟有害健康”是大众的共识。然而,中科院的一项最新研究却颠覆了人们对尼古丁的传统认知。研究表明,低剂量的尼古丁不仅能够改善大脑认知功能,还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这一发现引发了广泛讨论,也让一些烟民看到了“一线生机”。那么,吸烟真的能让人长寿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项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直以来“吸烟有害健康”乃大众之共识。
作为烟草中主要成分的尼古丁,也一直被大众视为“危害健康元凶”避之不及。
然而就在去年,中科院脑认知和脑疾病研究所团队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论文,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据他们研究发现,尼古丁不仅能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甚至还能延缓衰老!
这下子让一些烟民们的腰板挺得更直了,谁说吸烟不好,你看连科学研究人员都说尼古丁有助于长寿呢。
当然玩笑归玩笑,这尼古丁能延缓衰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吸烟难不成真能让人长寿?
想必大家对此充满疑惑,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谜团。
尼古丁的“新”认识
尼古丁这一词人们其实早已耳熟能详,但每次提起它无一不是将它与“致癌”、“损害大脑”等词挂钩。
虽说这种关于尼古丁骇人听闻的论调对人们有益处,譬如劝退一些尝试吸烟的人。
但总的来看,对于大众了解真相、培养科学性的认知反而成了一种阻碍。
因此,重新认识尼古丁很有必要。
尼古丁,是一种存在于茄科植物中的自然有机化合物,并非致癌物。
早在2017年就已被美国食品药监局证实:尼古丁并不会致癌,它主要对人体的一些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
理解麻痹大脑原理并不难,作为一种小分子物质,尼古丁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人们在接触烟草制品或者吸烟时,尼古丁往往会随着香烟燃烧释放出来,通过人体的肺部或者皮肤进入到血液,并迅速传递给大脑。
在大脑内尼古丁会与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受体”作用,从而促使脑内神经细胞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兴奋和愉悦的感觉。
一些烟民认为吸烟时心情舒畅便是这个原因。
不过虽说尼古丁能够让人心情愉悦、精神焕发,但这本身属于人为破坏了脑内的奖励机制。
简单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脑会根据各类行为正常地分泌多巴胺之类的激素。
但吸烟时尼古丁会充斥大脑,导致大脑奖励机制受到干预。
一旦停烟多巴胺便停止分泌,人们就会明显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对“尼古丁在时”的感觉产生依赖性。
然而成瘾只是作用之一,尼古丁对人的健康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
尼古丁在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之后,会刺激四肢末梢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
这就好比人们在经过剧烈运动或者情绪波动之后,心跳往往会变得很快。
心跳加快心脏就不得不需要增大心肌收缩力,提高血管供血能力,
在这过程中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呼吸也会随之变得急促。
一般而言这种正常的生理活动并无大碍,但若是长期处于加压的状态之下不仅会损害到呼吸系统,甚至还会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想必读到这里,大家对尼古丁的“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不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无绝对性,只言尼古丁“坏”,不说其好,有失偏颇。
那么以中科院的研究新发现来看,尼古丁真的能够延缓衰老吗?
尼古丁——延缓衰老
我们知道,尼古丁进入大脑,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兴奋剂。
敏锐的医学人员便利用这一性质,将它用于医学研究之中。
尽管医学界并不认为尼古丁在实际医疗中有用,但通过以往的临床实验来看,它还是有望成为治疗抑郁症、老年痴呆症以及帕金森症的药物。
不过这终究只是助于改善精神的层面,与之相比人们最为关心的还是尼古丁到底能不能延缓衰老。
2023年3月8日,中科院脑认知和脑疾病研究李翔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布了一篇关于此议题的研究论文。
论文结果显示,慢性低剂量的尼古丁可以激活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合成,延缓衰老症状。
如果只关注结论,我们当然能够轻松地为此感到快乐,毕竟尼古丁竟被证明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那么抽烟是否就会变得合情合理了呢?因此实验过程是否严谨才是我们真正要存疑的地方。
在那篇论文中,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对48只健康的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对象也就是小鼠们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在为期一年的研究时间之内,实验组的小鼠每天会饮用添加了尼古丁的水。
尼古丁的剂量微无其微每毫升2微克,而另一组对照组饮用正常水。
最终研究人员发现,那些长期饮用低剂量尼古丁的小鼠,有9成活了下来,而对照组的小鼠却只活了一半。
可见,前者的存活率远远高于后者。
研究人员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发现低剂量尼古丁能够通过激活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合成,达到改善细胞代谢,延缓衰老的作用。
所谓NAD+,乃是细胞内的重要辅酶Ⅰ,它存在于身体每个细胞当中,对细胞增殖与分化、能量代谢、以及DNA修复等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NAD+每天都要参与细胞活动,维持细胞正常活力水平。
然而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它是撑不住的,所以就要求不断补充细胞内的NAD+含量。
NAD+的补救途径,主要是通过补充限速酶NAMPT来完成的。
NAMPT想要不断维持活性又要依赖SIRT1,SIRT1通过调节细胞内底部的乙酰化状态,参与这一延缓衰老的过程。
当NAMPT和SIRT1结合时也就是SIRT1对NAMPT去乙酰化,NAD+便能得到正常补充。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NAMPT和SIRT1结合功能逐渐减弱,从而导致NAD+的补充越来越少。
最终细胞内的NAD+消耗殆尽之后,整个细胞就开始衰老了。
而中科院研究者发现,小鼠在长期摄入低剂量尼古丁后,刺激细胞内NAMPT和SIRT1相互作用,从而使得细胞内NAD+的含量得到提升。
不仅如此,尼古丁还能提升衰老小鼠体内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安抚和改善小鼠的焦虑情绪。
这一研究结果,无疑颠覆了人们对尼古丁的认知。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人们只要摄入低剂量的尼古丁,就能够延长寿命呢?
盲目跟风无一利
尽管中科院通过实验表明,小鼠在摄入低剂量的尼古丁后,有延缓衰老的迹象。
但对于人们而言,摄入低剂量的尼古丁就能延长寿命这种说法,在国际科学界是始终存疑的。
首先低剂量的尼古丁不等同于“尼古丁”,同样地尼古丁也不等同于烟草。
我们曾说过尼古丁具有成瘾性,因这一特性医学界并未将其实际用于临床医疗。
换句话说,从目前的国际上来看,尼古丁的医疗用途前景并不被看好。
中科院在对尼古丁有了新的研究发现后,关于尼古丁与延缓衰老这一议题就被网络广泛流传。
对广大网友而言,有不少人简单地把尼古丁与烟草划等号,甚至还得出了吸烟能够延长寿命的结论。
不仅害了自己,甚至还误导了其他人。
吸烟并不是吸尼古丁,在烟草中还包括焦油、一氧化碳、“强致癌物”苯并芘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
其中焦油是引发肺癌和喉癌的主要原因,后三者亦是致癌的关键因素。
此外根据2022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关于吸烟与健康的研究不难发现,吸烟与36种疾病有着直接或潜在的关系。
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喉癌、肺癌、主动脉瘤等等疾病。
这项实验给出了强烈且一致的证据,告诉人们吸烟极度有害健康。
即便不谈这项实验,根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3》的大数据统计,都能发现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就高达100多万。
如此来看,吸烟还会延长寿命吗?恐怕聪明人都会摇头。
再者你可能并不知道,尼古丁并不单单存在于烟草之中,我们平日所接触到的一些蔬菜,例如茄子、番茄,以及土豆等,都含有尼古丁。
只不过比起烟草后者的含量微乎其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食用它们对人体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到了这里可能会有人问,既然实验中要求的是低剂量的尼古丁,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吃含有尼古丁的蔬菜就能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呢。
答案可能会让人失望了,这类蔬菜虽说除了含有低剂量尼古丁之外,还富含一些有益的维生素等。
但它们对于延长寿命而言并没有明显的作用,科学界也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除了要理性看待尼古丁对健康的作用之外,我们也要注意这些研究实验对象乃小鼠。
低剂量尼古丁在小鼠身上有作用,并不能证明对人类同样有效。
人类的生理构造和小鼠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只不过因为小鼠便宜,生长周期及代谢快,与人体生理和生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才被广泛用于医学科学研究当中。
因此关于尼古丁与延缓衰老,我们还需谨慎看待。
不要盲目跟风,否则很可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结语
衰老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它的出现虽然令人难以接受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它并非好事。
人类世界因更新迭代而充满活力,若是过度追求“长生不老”,反而是舍本逐末的表现。
不仅失去对其他事物探索的兴趣,甚至还会陷入危难之中。
总之尼古丁究竟有没有延缓衰老的效果,就让后世来评判吧。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