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十大名将
南北朝十大名将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在战场上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和勇气,为后人所称道。以下是南北朝时期的十大名将,他们的事迹和成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拓跋焘
拓跋焘,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和战略家。
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十二岁时就展现出了军事才能,成功抵御柔然骑兵的入侵。登基后,他重用汉族大臣,整顿吏治,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统一了中国北方。拓跋焘善于使用骑兵,指挥灵活,讲究战法,赏罚分明,生活朴素节俭。然而,他在晚年诛戮过多,最终在452年被中常侍宗爱所弑,年仅四十五岁。
二、高长恭
高长恭,又名高孝瓘、高肃,字长恭,祖籍渤海蓨,是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他不仅是北齐的将领,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之一。
高长恭性格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他多次参与征讨战役,特别是在邙山之战中,率领五百骑兵成功解救金墉城,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然而,由于"国事即家事"的言论,他于573年被后主高纬赐死,年仅三十三岁。
三、斛律光
斛律光,字明月,朔州敕勒部(今山西西北)人,北齐名将、军事家。他年少时善骑射,17岁时被高欢赏识,担任世子高澄的亲信都督,被誉为"落雕都督"。
斛律光多次击败北周军队,战功卓著。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深受部下敬重。然而,由于与权贵不和,他在572年被刘桃枝刺杀,时年五十八岁。北周武帝得知其死讯后,甚至下诏大赦境内庆贺。
四、宇文泰
宇文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汉化鲜卑人。他是南北朝时期西魏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和统帅,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宇文泰在北魏末年加入鲜于修礼的起义队伍,后成为贺拔岳的部将。534年,他扶持元宝炬建立西魏,从此专制朝政长达二十二年。他推行府兵制,建立八柱国制度,为关陇政权的统一和隋唐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556年,宇文泰去世,庙号太祖。
五、韦孝宽
韦孝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
韦孝宽最著名的战役是玉璧之战,他以劣势兵力成功抵御了东魏高欢的大军,高欢因此病死。577年,他建议北周武帝成功击败北齐,统一北方。580年,他在长安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六、慕容恪
慕容恪,字玄恭,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他是十六国时期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慕容恪从十五岁起即掌握军队,多次以弱胜强,稳固了慕容氏辽东霸主的地位。他以"德治"为基,构筑前燕最大版图,被敌人称为"古之遗爱"。367年,慕容恪去世,谥号为"桓"。
七、刘裕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他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也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
刘裕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建立刘宋。他执政期间,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被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也被称为"南朝第一帝"。刘裕可能是中国历代武力值最高的皇帝。
八、韦睿
韦睿,字怀文,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南朝梁武帝时名将,西汉丞相韦贤之后。
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南齐末年,韦睿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南梁建立后,拜廷尉,封都梁子。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小岘城。进军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军,斩俘一万余人。天监五年(506年),与曹景宗率军于钟离之战中大破北魏,因功进爵永昌侯,任右卫将军。官至侍中、车骑将军。
普通元年(520年),韦睿去世,年七十九。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严"。
韦睿仁民爱物,"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一生廉洁,家无余财。北魏人对其颇为畏惧,称他为"韦虎"。
九、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中国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
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陈庆之性格谨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是一个刚柔并济的文雅儒将。
北魏后期,朝政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大通二年,北魏发生内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而且尔朱荣大肆屠杀北魏皇室,没实力的象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象春秋时期那样自托他国,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于是元颢以本朝大乱为由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萧衍为元颢的语言迷惑,又有试探北魏的想法,于是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上洛阳称帝。
但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陈庆之的赫赫声名。元颢也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给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继续督军西上攻荥阳。委任他自行战斗。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七千人,自发县(今安徽宿州西南),至于洛阳,凡四十旬,共取城三十二,经四十七战,每战必胜。后因兵少无援,所部丧亡殆尽,换装为僧,得还建康,创造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战例。陈庆之的战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时爱穿白色袍子,因此他被人们被誉为“白袍战神”。
十、陈霸先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湖州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
陈霸先幼时家境已贫寒,却好读兵书,同时打鱼练武,兴趣广泛。他虽然出身低微,本为乡间里司(就是村官),后到南京成为管油库的小官油库吏。之后又为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传教。萧映很看重陈霸先,曾说:”此人方将远大“(此人未来前程远大)。
大约在梁大同六年(540年),萧映到广州任刺史,陈霸先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又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通过平定“侯景之乱”,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太平二年(557年)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大陈,改元永定,是为陈武帝。掌权后平叛之战主要有三:平王僧辩余部之战、平萧勃之战、平王琳之战。
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剿灭侯景的再次反叛,意义重大。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的贡献。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陈霸先不仅是一代开国皇帝,他还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