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看五官知五脏有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看五官知五脏有火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8/05/79678907_1147795525.shtml

在中医理论中,人的五官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观察五官的状态可以了解五脏的健康状况。"上火"是民间常用的术语,从中医角度解释,它属于热证范畴,表现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本文将详细介绍五脏上火的症状辨识及调理方法。

五脏上火的中医辨识

人体五脏上火是指内火旺盛,脏腑内火旺盛可以结合症状判断,其中包括肝火旺盛、心火旺盛、肺火旺盛、脾火旺盛、肾火旺盛等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上火可分为虚火和实火。虚火由阴虚不能制约阳气造成的。阴血亏虚的情况下,人体就会阳气偏盛,往往病势缓慢,病程较长,症状有五心烦热、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实火是阴血不亏而出现了上火,常常有咽喉肿痛、牙痛、口舌生疮、口渴喜冷饮、小便黄且气味重、腹胀便秘等症状。

1. 肝火走眼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火旺可以通过眼睛表现来推断。肝火比较旺盛,这股火热之邪就会循肝经向上去,不停熏烤眼睛,这个时候就容易眼睛发干发痒,有红血丝,分泌物增多,严重一点还会出现肿胀、涩痛感觉,伴随着视力下降。肝火旺的患者还常常伴随着胸部胀痛、暴躁易怒、嘴里发干发苦,小便发黄等情况。眼睛干涩、发红、肿痛、视物模糊等。此类人群一般脾气比较大,容易发火,甚至焦虑、失眠等情况。

肝为将军之官,肝火旺时上冲性特点最明显,会出现头晕、目赤、面红、口苦、易怒,甚至发狂、晕厥等。肝火往往伴有肝气郁滞,肝火不仅要清,还需要配合当归、白芍、蒺藜等药物来疏通,否则火清不干净。

2. 心火走嘴

“舌为心之苗”,心火太旺就容易口腔溃疡,舌头上长泡,舌尖明显发红。这类患者通常还会出现失眠多梦,心里面发慌,口干口苦,小便发黄等问题。心火旺人群往往会出现口干、口舌生疮等表现,如果这时候看看舌头,会发现舌尖红是心火旺盛标志,平时还可能有手足心热、烦躁入睡难等情况。

心火表现为心烦、口干、盗汗、睡眠差、口腔溃疡等。还有小便改变,如尿黄赤、频数、尿急、尿痛等。心和小肠相表里,心火通过经络传到小肠就会引起这些症状。

3. 肾火走耳

中医认为,肾气通于耳,肾和耳能闻五音。如果肾有火,一般是肾阴虚火旺可出现耳聋、耳鸣等听力方面问题,还会伴有小便黄赤、心烦失眠、舌质发红、舌苔较少等表现。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火内生,这股虚火就容易跑到耳朵上,造成耳鸣,听力下降或者耳朵发痒、肿痛、长疮等情况。肾阴虚患者常常会感觉头脑昏沉,失眠健忘,腰腿酸软,夜间盗汗严重,男性出现功能障碍等。

一般肾火在临床上将分为实火、虚火。湿热实邪,患者小便色黄伴尿频、尿急、疼痛不适,舌红、苔黄腻,可以服用一些具有去除体内热邪、通利小便的中药,如白茅根、车前子或立即就医。阴虚火旺,如果患者咽喉疼痛不适,夜间睡觉盗汗,或入睡后汗出异常而醒来后汗出停止,手足心发热、舌红、苔薄。一般由阴虚引起肾火属于虚火,需要滋阴治疗。

4. 脾火走牙

中医讲“脾开窍于口”,有一些脾火旺的人会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往往还容易有口干、口臭、口渴、便秘、腹胀、胃脘疼痛等不适。吃辛辣刺激,饮酒不知节制 ,时间长了就容易造成脾胃蕴火,那脾开窍于口,胃火大的人通常会口干口臭,牙龈出血,嘴唇干裂、起泡。同时这类患者吃了饭之后,没多久就容易饿,经常感觉胃里发烧,恶心反酸,大便稀软臭秽。

中医很少讲脾火,多以胃火代替。胃火炽盛表现为牙龈肿痛、牙龈出血、口臭、易饥、便秘等。

5. 肺火走鼻

肺火可导致气血上逆,鼻子看起来很红,还会出现鼻腔干燥、鼻子痒、流鼻血等情况。实火一般伴有咳嗽、咳黄痰、咽喉肿痛、大便干燥等症状。虚火一般伴有手足心热、盗汗、心烦失眠、潮热、咳清稀痰等症状。肺阴虚,肺主气,有宣发肃降的功能,当肺里面阴液亏损过多就会生出燥热之火,造成鼻腔干燥,鼻周起皮长痘,容易流鼻血的情况。肺的宣发功能失调,气机就容易上逆,这个时候人还会出现咳嗽气喘,胸闷乏力,出虚汗,便秘等症状。

肺火表现为咳嗽、气喘、咯痰、痰黏色黄等。肺火可以通过经络传到下面大肠,引起便秘、痢疾等。

6. 感冒上火

有一种特殊且普遍上火现象就是感冒以后出现红肿热痛,比如扁桃体发炎,虽然属于上火,但绝对不能单纯地清热灭火。感冒本质是受到了外邪侵袭,正邪交战才产生上火的表现,正确治法应该是在发散解表的基础上,配以少量清热药,把邪气赶跑。如果只清热不散邪,邪气会更加入里,表面上是痊愈了,今后发热、咽痛会反复出现。

肾和肺常见阴虚,阴虚生内热,主要是以一种虚火的形式存在。虚火多因内伤劳累所致,如果是久病,阴气耗损,劳累过度,就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为虚火。五脏虚火一般表现为潮热盗汗,手脚心热,耳鸣健忘,腰酸遗精,烦躁失眠等。

中医五脏上火调理

五脏上火会使多个器官出现功能失调的症状,中医治疗五脏上火方法有食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五脏上火可以食用苦瓜、雪梨、火龙果等凉性水果蔬菜,帮助清热解毒,缓解上火症状,可以用一些中药材制作花茶,比如菊花茶、金银花茶、玫瑰花茶等,有清热解毒、理中解气、滋阴明目、疏肝解郁等功效,缓解五脏上火的症状。如果患者上火的情况比较严重,可以使用有清热泻火、消肿利尿、滋肾养肺等功效的中成药,调理五脏上火的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麦味地黄丸、导赤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患者可以到专业医院进行针灸治疗,针灸属于中医常用一种理疗方式,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调节血气,平衡阴阳,缓解五脏上火的症状。通过中医方法进行调理,既实用又便捷有效。

1. 肝火旺盛

肝火主要是肝脏阴阳失调之后引起的病症,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面红耳赤以及口干口苦的现象进行肝火调理。

  • 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清热食物,如绿豆、苦瓜、芹菜、菠菜等。
  • 茶饮:菊花茶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作用。
  • 日常:调整情志,稳定情绪,规律生活,不要熬夜。
  • 参考丹栀逍遥散加减来清泻肝火,缓解眼睛的不适。
  • 穴位按摩:太冲穴。
  • 养生注意:调整情志、稳定情绪,生活规律,不要熬夜。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黄连上清片、龙胆泻肝丸、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调理。清肝火可以选择龙胆草、芦荟、夏枯草等药物。

2. 心火旺盛

心火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烦躁以及心悸失眠的现象,主要是肝火旺盛之后,导致脑部神经异常。进行心火调理。

  • 食物:适当多吃寒性、苦味的食物,如莲子、苦瓜、苦菜、百合等。
  • 茶饮:可选择百合茶,能够起到清心安神的作用。
  • 日常:尽量减少紧张焦虑情绪,少生烦心事。
  • 参考导赤散加减来清泻心火。
  • 穴位按摩:内关、少海、后溪穴。
  • 养生注意:减少紧张焦虑情绪、少生烦心事。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朱砂安神丸、解郁安神颗粒、牛黄清心丸等药物调理。清心火代表药物有黄连、栀子、竹叶等。

3. 肺火旺盛

肺火主要是肺功能失常之后,导致患者出现干咳以及咳嗽的现象,甚至还会引起大肠干燥。肺火调理要点。

  • 食物:平时多吃润肺食物,如白萝卜、银耳、白菜、芹菜、菠菜、百合、梨等。
  • 茶饮:可选择金银花茶,有助疏风散热、清肺止咳。
  • 日常:少吃肉类等高热量食物,多饮水,多呼吸新鲜空气。
  • 可以参考百合固金汤加减来宣肺降火。
  • 穴位按摩:鱼际穴、合谷穴。
  • 养生注意:吃一些清热降火食物,肉类高热量食物少吃,多呼吸新鲜空气。

肺火及时到医院做检查之后,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肺抑火片、清肺消炎丸、养阴清肺口服液等药物调理。清肺火药物有黄芩、知母、芦根等。使用一些具有清热降火功效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银花等,同时要选择合适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4. 脾火旺盛

脾火主要是脾脏功能失调,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牙龈肿痛、神疲乏力、呕吐等症状。脾火调理很有必要。

  • 食物:可适当多吃绿豆、小米、山药、薏苡仁、黄瓜、梨、西瓜等食物。
  • 茶饮:可选择柠檬茶、蒲公英茶,能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
  • 日常:忌酒及辛辣,甜腻食物要少吃,注意口腔卫生。
  • 参考清胃散加减调理。
  • 穴位按摩:内廷穴、商丘穴
  • 养生注意:忌酒及辛辣,甜腻食物要少吃,注意口腔卫生。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牛黄解毒丸、归脾丸、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调理。清胃火可选用生石膏、黄连、连翘、黄芩、大黄等。中药治疗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药物以及具有调理脾胃功能药物,如白术、党参、茯苓等。这些药物能够调理脾胃功能,改善体内湿热积聚情况,从根本上减少口腔炎症发生。

5. 肾火旺盛

肾火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腰膝酸软以及心烦意乱的现象。肾火调理要及时。

  • 食物: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可以多吃黑木耳、桑葚、黑米、黑芝麻、枸杞等黑色食物。
  • 茶饮:可选择枸杞茶,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明目等功效。
  • 日常:平时劳逸结合,不宜过度疲劳,戒烟酒、多饮水、早睡早起。
  • 调理应该以滋阴补肾为主,可以参考六味地黄汤加减调理。
  • 穴位按摩:然谷穴、涌泉穴。
  • 养生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戒烟酒、多饮水、不要熬夜、早睡早起。

在医师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药物调理。

虚火和实火治疗方法不同。虚火要用地黄、玄参、麦冬之类药物滋阴,虚火调理应以温补为主,滋阴降火,可参考知柏地黄丸。实火调理主要是以清热降火为主,可参考清热解毒口服液,实火要用石膏、黄芩、黄连等药物清降。用药期间需要注意选择清淡饮食,不可以吃刺激性食物,避免自身病情加重。

五脏实火在中医里称为阳亢,多外感邪气,比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所致,此外情绪大起大落,不良生活习惯,脏腑功能活动失调可以引起。多表现为口舌生疮,牙龈出血,口干口渴口苦,高热不退,烦躁不安等。在五脏之火调理宛如身体的“乐手”,用心弹奏出一曲和谐的生命之歌,饮食、情绪、作息、运动,这些“小节拍”组合成了一首养生大调。如需用药一定要在医生辨证指导下才能使用,切记不可擅自乱用,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