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走进都江堰 探寻“江源第一峰”——赵公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走进都江堰 探寻“江源第一峰”——赵公山

引用
1
来源
1.
https://scsqw.cn/whzh/slzc1/content_166865

都江堰作为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其“江源第一峰”赵公山却鲜为人知。这座被誉为“八百里青城第一峰”的山峰,不仅承载着道教文化的神秘传说,更见证了古蜀文明的辉煌历史。

提起都江堰,人们往往会想到“天下第一幽”的青城山,或是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然而,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千古第一堰”享誉世界的同时,却很少有人知道赵公山这个地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被誉为“江源第一峰”的神秘山峰。

赵公山位于都江堰市玉堂街道赵公山社区,古称丈人山、大面山,山体延绵十五公里,是八百里青城第一峰,同时也是道教“洞天福地”中的“福地”之所在。关于大面山改名赵公山的传说,与道教护法元帅赵公明密切相关。据传,赵公明在大面山不老泉边挖掘到一棵千年何首乌,服用之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白昼飞升成神仙。为了纪念他,人们自发修建了赵公祖庙,大面山也因此得名赵公山。


赵公山


赵公祖庙

岷江自高山发源,有东西两源,东源出自高度3727米的弓杠岭;西源出自高度4610米的朗架岭,总落差约为3560米。奔涌的河流沿着狭窄的河道冲击而下,却在途经都江堰进入成都平原时温顺下来,江面一下子就开阔起来。正是赵公山的存在,为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提供了天然的地理优势。李冰借此因势利导,修建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从此一直为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发挥着灌溉、防洪泄灾作用,川蜀至此才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美誉。


赵公山日出

“一山担两景,三遗共一城”中的一山即赵公山,不光有水,同时散落在赵公山的点点文化遗存同样散发着文明的光辉。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王廪辛为消灭蜀族,派遣大军翻越秦岭,将古蜀第一个王国“蚕丛氏部落”打散,将蚕丛氏首领射杀。为逃避灾祸,一支残余的羌人队伍沿着滔滔的岷江,越过重重的山岭,一直到走出大山,在盆地边缘找到一个林木茂盛、物产丰富的地方暂时安顿下来,这个地方就是大面山,也即赵公山,这支队伍就是后来的柏灌氏部落,建立了古蜀第二个王国,而其核心就在赵公山腹地。

在赵公山庆云岭上的神仙符摩崖石刻可能就是这段历史的最好见证。直到2009年,专家学者根据《华阳国志》记载,古蜀时期古蜀居民与彝人有着紧密联系,于是以此为线索,结合古西蜀文化的起源、传承和发展,对这个神秘的石刻有了新的解释。专家们通过比较,从《滇川黔桂彝文字集》中找到了与图语形体结构极为相似的字例,译为“溢土幡”。这三个字连贯起来的大意为“镇压邪恶之山”或“诅咒洪水的地方”,而这也更符合历史原貌,印证了古蜀时期岷江洪水泛滥,神仙符摩崖石刻寄托了古蜀人在生死存亡中的美好愿望。

“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这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登临赵公山所作的诗句,作为江源第一峰的赵公山孕育了古蜀文化,至今仍为都江堰水利工程默默作着奉献。

如今在赵公山上还修建了赵公山森林康养绿道,历史和现代的水乳交融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康养绿道如同一道从水墨山水画中延伸出来的一道彩虹,跨越古老的时空,将赵公山与现代人紧密地结合起来,赵公山森林康养绿道已然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