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口才和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介绍
提升口才和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介绍
很多人都会有一种烦恼,就是心里明明想得挺好的,但说出来时总是词不达意。尤其在与人争辩或吵架时,明明道理是在自己一边,但话到嘴边时,却总是说得“不如意”,错过了绝佳的反驳机会。其实,这不是笨,而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表达思维和习惯。
有意识提升自己的“语商”
所谓“语商”,就是你调动和组合语言的一种能力。语商比较高的人,通常自身的知识会比较广泛,头脑灵活,自信心也很足。应对不同的场合,会有相应的“话术”。例如你与一般人在私底下聊天的时候,一些俗语、粗语会让交流更加轻松,好比说“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这些话说不定会让人会心一笑。但在正式场合,这种俗话可能就不太适合说了,因为不够得体。相反,换另一个说法就更好了,如“穿着雨衣打伞——多此一举”。语商高的人,同样的意思,可以换不同的表达方式去讲述。有些老师讲课,可以深入浅出地把问题说清楚,而有些人却说了一大堆,越说越让人迷糊,这都是自身语商的体现。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先从提高语商入手。在日常生活的工作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吸收一些新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当然,多看书肯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有时书籍的语言,还是过于“死板”,这就需要我们多跟不同的人交流,倾听他们的表达方式,吸收不同人的语言了。从影视作品、网络文章等多渠道获取语言素材,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针对性去学习和吸收,你的语商自然就会慢慢提高了。
学会三思而后言
由于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了网上那种“直来直去”的表达方式,导致很少人会做到三思而后言。看到一则新闻的标题,连内容都没有细看,就立刻发表自己的高见了,恨不得全世界就是他清醒似的。但很多时候,“网络暴力”就是这么来了!事情都没有搞清楚,受制于自己的“信息茧房”,把自己已有的认知当成是真理,所以就很容易误判某些信息,得出错误的结论。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自己说出来的话更有价值呢?言为心声,语言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我们的思想素质。当你的思想素质高,懂得尊重别人,能够少点偏见和自以为是的判断,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矛盾,压根就不会存在。
如果什么事情都用这么简单的思维去判断,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当中,那么这时候得出的结论,很容易就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了。三思而后言的用意,就是要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求同存异。不该说的时候,就少说;真的要说,就有技巧地说。当然,如果别人对我们做不好这样,我们也确实没必要这样做。毕竟尊重是相互的。但在此之前,我们先要求自己做好,才能够有资格要求别人做好。
做到有效倾听
有效交流的前提,就是你能够说清楚一件事,同时也能够听清楚别人的表达。我们很难强求别人的表达能力都是这么条理清楚,但我们却可以要求自己做到这样子。否则说话总是语无伦次,明明才说着这件事,又跳到下一件事上,别人就很难和你形成沟通互动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