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揭露了清末社会的黑暗,也是专制政体瓦解的体现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揭露了清末社会的黑暗,也是专制政体瓦解的体现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即《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出现的大量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这些作品通过生动的文笔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展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面,反映了专制政体瓦解前夕的社会现实。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共有正编20回,续集9回,外编残稿1卷,叙述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所见所闻所为,文笔生动,大受好评。《老残游记》中玉贤(毓贤)和刚弼(刚毅)两位清代官员,实际就是残忍与刚愎的代表。鲁迅在评论《老残游记》时写道:“摘发所谓清官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喜”。
《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共60回,体裁模仿《儒林外史》,由一系列独立人物故事连接而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于《世界繁华报》连载,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止。直指封建官僚胥吏习性与官场黑暗腐败。整本书中几乎没有善良角色,只有坏人,书中描述的慈禧太后也承认“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又名《晚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由笔名“我佛山人”的晚清吴趼人(吴沃尧)所作的长篇章回小说。全书由“死里逃生”在市集上碰到一位大汉卖“九死一生”的笔记展开序幕。“一开始时主人翁为父奔丧,但家族的长辈与父亲的友人觊觎他家的财产。所幸他受到一位旧时学兄吴继之的帮助”之后便在吴继之手下经商,游遍中国各地,借此描写当时乱世的总总现象,最后终于经商失败。书中着重描绘人性的丑恶,尤其洋场与官场中的人、事。
《孽海花》
《孽海花》,是清末民初时的作家曾朴自光绪三十年(1904年)开始创作的中文小说,写交际花赛金花与清末政局。《孽海花》全书写了二百多个人物,从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到达官名流,到下层社会的妓女、小厮、小偷,直至德国的交际场,此书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聩无能、封建士大夫的醉生梦死以及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和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关于谴责小说,现代作家夏志清在196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也指出,“古代读书人受到孔孟教育的影响,个个都觉得应该甘为人民喉舌,揭露朝廷、社会上所见到的黑暗现象。但他们生活在皇帝专制政体下,大半变得‘明哲保身’、‘温柔敦厚’起来;也有很多人无意官场,或者官场失意,人变得消极,求个‘怡然自得’就够了;到了晚清末年,专制政体即将瓦解,读书人才真敢放胆写出他们心里要说的话来,所谓‘谴责小说’的盛行,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