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代中国人吃些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中国人吃些什么?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74F3SVK05566Z6B.html?spss=dy_author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至今,经过数千年沉淀与传承,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传统。从早期的采集狩猎到农业社会的耕种饲养,再到烹饪技艺的不断精进,中国的饮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与情感,影响深远。

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中国人便开始采集植物和狩猎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学会了耕种和饲养,饮食也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出现使得烹饪工具更加完善,烹饪技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作物起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中国社会已步入农业社会,人们便以食粮为主。古代粮食统称为“谷”,有“五谷”、“六谷”和“百谷”之称。从先秦到汉代,粮食基本具备了后世主要的食物品种,有黍、稷、粟、高粱、大麦、小麦、粳稻、秫稻、大豆、小豆和芝麻等;明清时期又从国外引进了玉米、红薯、马铃薯等,构成了我国人民丰富多彩的主食。

稷就是小米,是古代黄河流域最重要的粮食品种。古人以“社稷”代表国家,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由此可见稷的重要性。黍是黄米,《诗经》中常把黍和稷连称,在上古时期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麦”字在甲骨文中就有了,是大麦和小麦的总称,有时也特指小麦。菽是上古的称谓,汉以后叫“豆”,包括大豆和小豆。麻即芝麻,始为粮食作物,后来才用来榨油。上述稷、黍、麦、菽、麻就是北方人所称的“五谷”。到东汉以后,则常以稷、黍、麦、菽、稻为“五谷”。

在湖南澧县彭头山、江西万年吊桶环等遗址中发现了九千年前的稻谷遗存,可见我国古代稻谷种植的历史极其悠久。粟类栽培也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大、小麦的栽培远在西周之前,而高粱至迟在春秋之前亦有栽培。古时还有谷禾、粟粱的称谓。谷原本指稷,后来成为粮食的当称;粟本是黍的籽粒,《诗经·黄鸟》说:“交交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后来也用作粮食的通称。“粱”是稷的良种,其上品为黄粱,古人认为稻和粱是最佳的谷物,所以常以稻粱并称,“膏粱”、“粱肉”代表了精美的膳食。

上古时代人们用粮食做成的主食品种主要有糗、饼、糍、粥等。糗是用米、麦等谷物焙炒后碾成粉的干粮。饼在战国时已有了,那里的饼不是烙的,而是把米麦捣成粉后和水团成形再加蒸煮。糍是米粒威的饼,汉魏时期都有。《世说新语·容止》记载,魏明帝时,大臣何晏长得面如冠玉,美艳照人。明帝怀疑这家伙整天没事干,就躲在家里涂脂抹粉,故意大热天赐热汤饼给他吃,何晏吃得大汗淋漓,用衣服擦汗, 擦汗之后脸色反而更好看了,据说这是他常吃糍的缘故。饵也是饼、糍之类的食品。东汉光武帝年轻时,曾因事被拘于新野,樊晔为市吏,“馈饵一笥”。至于粥,古代的粥与现代的粥几乎没有区别。

古代主食大多用粮食蒸、煮或炒制而成。汉魏以前的面食都不是发面,到晋代,人们的主食中才出现了馒头和包子之类的食品。汉代有了馄饨。晋出现了撕、切作片状的汤面,起初称汤饼、煮饼等。隋代现了饺子。盛唐的食品更丰富了,有饼、糕、包子、饺子、浮面、馄饨等,仅馄饨就有 24 种馅,可制成24种样式。五代以后出现了切成条的面条,称为“掌面“或“温面”。宋代吃年糕十分普及,元宵和汤之名开始出现,并沿袭至今。南宋临安富人家吃的馄饨,有“百味馄饨“之称。

明清时期的烹饪和我们现代非常接近。上海的年糕有30个品种,粽子馅也十分丰富,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火腿等应有尽有、有记载说,明代北京的月饼上常常有月中人物和动物的图案,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神话和美食结合起来。

中国的美食,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美国的唐人街到法国的巴黎,中国的美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品尝。同时,中国的美食文化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厨师和美食家,为世界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烹调技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