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白酒生意的渠道秘密:拆解五种经销模式
万亿白酒生意的渠道秘密:拆解五种经销模式
白酒行业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消费品行业之一,其销售渠道模式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深入分析白酒行业的五种主要销售渠道模式:直销模式、大商制、深度分销、厂商一体化和大流通模式。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白酒行业的渠道运作机制。
直销模式(Direct-to-Consumer)
直销模式就是厂商直接触达消费者,砍掉中间商层级,典型代表包括自营电商、品牌体验店等。
贵州茅台自2019年开始重点布局直销渠道,截至到2024年三季度,茅台直销收入和批发收入为519.89亿元、685.29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比例为43%、57%。而在2019年,公司直销收入占比仅为8.5%。去除中间人赚差价,茅台有更高的利润率,这也是茅台除扩产和提价外的另外一种增长的方式。
直销对价格控制力强,利润最大化,并且可以直接掌握终端的销售情况,真实的了解消费需求。而弊端也很明显,意味着管理成本会大幅提高,需要自建物流、仓储体系。茅台2023年直销收入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36%,营业成本同步激增63%。并且渠道覆盖慢,难以渗透到县域市场。现在茅台直营店仅覆盖60个城市,并且经销商体系在茅台全国拓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与很多经销商也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很难做到一刀切。
除了茅台和同样定位高端的五粮液直销比例提升到了较大的比例外,其他酒企直销比例其实并不高。
因为直销是需要建立在品牌护城河极深的企业,中小酒企盲目效仿易导致库存积压,有区域酒企试水直播直销,库存周转天数从90天升至180天。
大商制(Super Distributor System)
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大商制,是依赖少数核心经销商覆盖市场,厂商授权全权负责区域仓储、资金垫付及终端网络,企业不直接管理终端。
五粮液的大商制是有很强的时代背景,1985-2003年五粮液通过三轮扩产,年产能从4000吨增至4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商。它需要快速消化产能的能力,并切快速的占领市场。而大商制模式允许五粮液借力经销商资金、渠道和地缘优势,以“总代+OEM贴牌”模式迅速覆盖全国市场。在这个期间诞生了很多贴牌生产的“知名品牌”金六福、浏阳河等,它们不仅消化了五粮液的低端基酒,还满足了经销商的“品牌梦”,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但是大商制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上千个子品牌稀释了主品牌价值、大商压货甩货造成价格倒挂、渠道失控等现象。
大商制的极端化就是伊力特的“买断模式”,厂商完全让渡经营权。经销商自主设计包装、定价、推广,而厂家仅提供罐装服务。
深度分销(Intensive Distribution)
厂商对终端市场控制的另一个极端是以洋河股份为代表的深度分销。厂商直控终端,经销商仅作为配送服务商。洋河在全国230万家终端中,60%由厂方业务员直接维护,终端陈列达标率超90%。优势在于对终端控制力强、价格体系稳定、可以有快速的市场反应。
但是弊端也很明显,资金压力大、渠道库存风险。近几年洋河围绕的主要命题就是去库存。其他酒企也可以将库存压力转移到经销商身上,而洋河掌握了渠道的控制权,对应的也承担起了库存周转的所有压力。
洋河借助深度分销模式在2006-2021年营收从10亿飙升至253亿,超越泸州老窖、汾酒跻身行业前三,大有超越五粮液成为行业老二的趋势。但是洋河成也是它的模式败也是它的模式,2021年渠道库存达6个月,健康水平为2-3个月。库存堰塞湖现象使渠道生态恶化,从推力变成了阻力。
厂商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
区别于大商制的放权和深度分销的集权,以泸州老窖为代表的厂商一体化是居于其中的一种模式。厂商与经销商成立合资公司,共享利润共担风险。
厂商一体化的模式中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形式,比如泸州老窖的柒泉模式、汾酒的“合资模式”、口子窖的“盘中盘模式”等。其实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都是厂家和渠道商的一种合伙的模式。
柒泉模式是厂商和经销商成立合伙企业共同销售,柒泉公司以出厂价从泸州老窖拿货,再以批发价分销至下级经销商,经销商通过销售差价、返利和柒泉公司分红获利。
合资模式是厂商和渠道资源方合伙销售。汾酒与象屿集团、烟草公司等成立合资公司,借助合资方渠道资源快速渗透。
盘中盘模式是厂商与经销商共同投入资源,厂商对核心终端如高端酒店、政商务团购的强控制,形成“小盘带动大盘”的辐射效应。
厂商一体化的本质是动态平衡,平衡利益与效率的一种模式。合伙的模式势必会增加管理成本和利益分配的矛盾,平衡多方利益也是不容易的。
大流通模式(High Turnover Model)
以牛栏山为代表的大流通模式,产品进入批发市场自由流通,企业不干预终端价格。通过薄利多销、高周转的类快消品模式,依赖庞大分销网络快速渗透市场。牛栏山不同于高端白酒的高溢价,可以让利渠道,而它是通过极致效率来赚钱,以规模对冲低毛利,更像一般快消品。
这种模式渠道成本最低,渗透速度快。但是弊端是价格敏感度高,抗风险能力弱。低端酒企业战略聚焦规模而非利润,战场比的不是利润,是周转速度生死线。
总结
传统上,白酒的销售主要依赖经销商体系。酒企生产出白酒后,将其批发给各级经销商,经销商再将产品销售给零售商,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这种模式在过去几十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白酒企业拓展市场、提高销量。白酒企业的渠道模式本质是品牌力、利润分配、市场效率的平衡术,没有绝对的最优解,只有与战略目标匹配的动态选择。
各大酒企的销售模式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发展阶段和市场变化在不断的调整。每个模式的代表企业也只是方便大家理解而举的例子,比如泸州老窖在2012年柒泉模式助力它快速扩张,但2015年后因渠道层级过长、终端失控被迫转向品牌专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