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真道修炼秘籍大揭秘!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41: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真道修炼秘籍大揭秘!

全真道,作为道教的重要宗派之一,以其独特的内丹修炼方法闻名。自金代王重阳祖师创立以来,全真道便强调性命双修、形神俱妙的修行理念。其修行方法以内丹修炼为核心,辅以心性修养与符咒法术,注重师徒传承与道观建设。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全真道的修炼秘籍,探索其背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底蕴。

01

全真道的创立与历史地位

全真道创立于金代,由王重阳祖师(1112-1170)在陕西咸阳创立。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他早年为儒生,善属文兼擅骑射,后愤然辞职,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修炼真诀,于是悟道出家。他在南时村筑墓,住在墓穴中两年多,自称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离开陕西,前往山东传道度人,先后收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徒,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建立三教七宝会、金莲会、三光会、玉华会等。因王重阳在山东宁海自题其庵名为“全真堂”,故入道者都称为全真道士。金大定九年(1169)携其弟子马、谭、刘、丘四人西归,次年一月在大梁(今河南开封)羽化,归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居(今陕西户县祖庵镇),后全真道尊奉该地为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0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02

全真道的内丹修炼方法

内丹术,概括地说就是道家将人体的某些部位比作炉鼎,以精、气、神为对象,掌握其运行方法,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而长生的方术理论。

内丹术的特点是,以道家的宇宙论和人体生成论、天人感应原理和阴阳五行学说作支柱;以祖国医学的气血、经络、穴位和腑脏学说为基础;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十二支等符号来描述修炼过程;以意守三丹田,通任督二脉、追求人体的和谐有序为入手工夫;通过对人体内精气神的修炼以达到人和宇宙本性的契合,以与道的一体化为最高目的。

内丹术的理论基础是: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它和整个宇宙的大天地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未有天地、未有人身之先,整个宇宙处于虚无的状态,这就是所谓“无极而太极”的时刻。而后在虚无中有一炁产生,称为道炁,亦名先天炁,宇宙开始处于鸿蒙未判、阴阳未分、动静未施的浑沌状态之中,然后虚极静笃,一炁产生,阴阳将判未判,突然先天炁由静生动,阳浮为天,阴沉为地,阴阳交合而生人。人的生成也和天地的生成一样,父母初交,于恍惚之中,生成一炁,为先天炁,这时母腹之中长成的胎形似人而未具,似有呼吸而未成呼吸,人的神炁未判,称为人道的“第一变”。而后胎渐长成,神炁已分,心肾渐生,性命将立,到十月期满,脱胎而出,先无炁藏于脐而后天气呼吸于口鼻,先天神藏于心而发为后天神之情欲,称为人道的“第二变”。人长到十六岁,身心健旺,精、炁、神皆达到全盛时期,是人道的“第三变”。内丹术将人体的精、炁、神分为先天的元精、元炁、元神和后天的呼吸之气、思虑之神,凡天地未判、人身未生之时的炁属于先天,是真气、元气,写作“炁”。人出生之后,先天元神退位,后天识神用事,靠呼吸之气维持生命,随着年龄渐长,妄念不停,情欲萌生,男女交感泄有形之精,耗气伤神,遂有疾病缠身,日见衰老而至于死。内丹家认识到宇宙间万物都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而衰的演化过程,然而他追求长生不死,于是便进行宇宙学时间反演的思考,他们发现宇宙间唯一永恒的东西,就是虚,天地可崩坏,唯虚不会崩坏,因为虚中无物,无质无象,它就是中国哲学抽象出来的最高范畴--道。从“顺”的方向看宇宙演化规律,是由道生先天一炁,一炁生阴阳,阴阳生天、地、人三才,再衍生出宇宙万物,内丹家认为人道与天地之道相合,他们要从“逆”的方向进行宇宙反演,由后天返回先天的永恒虚无状态,才能与道合真,这便是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仙成神规律。他们要通过内丹修炼发掘人体潜能,使人的精、气、神凝结为一,变回胎儿的先天状态。内丹学将这个步骤称作“三关”:初关(百日关)使人的精和气凝结为炁,使精化尽只剩下炁和神,这是“三归二”的过程;中关(十月关)使炁炼为神,是“二归一”的过程;三关(九年关)使神还为虚,达到内丹的最高境界。在这整个内丹修炼过程中,从人道的“第三变”返到“第二变”,再从“第二变”返回“第一变”,最后从“第一变”返到虚无之体,丹道就修成了。内丹学突出了从逆的方向返本还元的思想,它的本旨就是要根据这一原理在人体内模拟宇宙反演的过程,使自己的人性与宇宙的自然本性相契合,将性命还归虚无而永恒存在。

03

全真道的修行特色

全真道在修行上主张出家投庵,创立了道士出家住观的教团形式。王重阳本人在修行之初就舍弃妻女离家修行,他在度化已经成家立室的马钰、孙不二夫妇时亦劝导他们出家皈依,因此强调出家修行是全真道创立初期的一大特色。王重阳认为凡是出家的人都先须投庵。因为庵是房舍,乃人一身的依靠。当身体有所依仗支援,心灵便会渐得安定,气与神亦会因此和合畅顺,得以进入真道。王重阳重视群体形式的修练,他主张修道者应“合道伴”,但对道伴的条件有着明确要求。

全真道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全真道内以修习《道德经》为主,修习《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辅。

04

全真道的重要人物与经典著作

全真道的创立者王重阳祖师,其重要著述《重阳立教十五论》,该书论述了全真道创教的基本宗旨,规定了严格的修道戒规,融合儒释道三家精华,为研究全真道的重要经典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全真道的代表性人物是“北七真”: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其中丘处机创立龙门派,郝大通创立华山派,孙不二创立清静派,谭处端创立南无派,刘处玄创立随山派,王处一创立嵛山派,马丹阳创立遇仙派。

05

全真道的历史影响与文化价值

全真道的创立和发展,不仅丰富了道教的理论体系,还推动了道教文化的传播。全真道强调内丹修炼和心性修养,主张出家修行和群体修炼,这些独特的修行方式对后世道教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全真道的三教合一思想,促进了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为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真道的修炼方法和文化内涵,至今仍吸引着众多修行者和学者的研究与探讨,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