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港险预期收益6%-7%,大陆分红险只有3%-4%
为什么港险预期收益6%-7%,大陆分红险只有3%-4%
2020年 摄于 莫高窟
我们听到的说法是因为港险可以全球投资,预期收益高,但全球投资也意味着承担全球风险。今天我想仅从两者分红计划书和分红类型来说说两者的区别。
首先大陆是典型的大政府,小公司,保底部分高,安全垫厚,那么自然,分红部分的想象力就没有那么大;甚至大陆的分红演示,都受监管的严格限制。
大陆保单的预定利率在1.5%-2%之间,保证部分的收益和分红部分的收益几乎是1:1,而香港保单保证部分和分红部分是1:99。数字背后代表的波动性和确定性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大陆分红演示也受到监管的严格限制:
其中:
2020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强化人身保险精算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各公司演示需要按监管的公式设定,分红比例统一为70%;且只能演示利差,不允许演示费差和死差。
但是你实际分红的时候,比例可以突破3/7,也可以分配费差和死差。
2022年12月《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的通知》只能演示中档分红水平,允许各公司对分红实现率进行披露。
但香港保单完全没有这么严格的限制。
我们再来看看,不同分红数字背后代表的确定性也还是不一样的:
周年红利,分的是现金,所见即所得,每年公布且是确定的;
复归红利,分的是面值,但对应的现金价值是不确定的,还需要乘以一个变现折扣率,这个变现折扣率每年也不一样;
终期红利,不但现价折扣率是不确定,连面值都是不确定的,每年都会调整,只有等发生保险事故理赔或者退保领取的时候才知道最终的数字。
而且你会发现,香港保单大部分的收益,都体现在终期红利里面,可想而知这个计划书上数字的确定性如何了。
而且这种分红的保额是复利的,一旦中途部分退保,后面的面值和现价就会和计划书演示的相去甚远,大打折扣。
要实现计划书上的数字,要保证每年100%的分红实现率,且一直放在账户上不动。
我们来看看两地不同的分红通知书。
这是中国大陆的,当年度分红1346.55,累计分红1436.84+1346.55,所见即所得。
这是香港的,分红分两部分,归原红利,面值是确定的,1956.25,提现的话还要乘以78.19%的变现折扣率;特别红利,4597.44,也要乘以78.19%,才能是今年的现金价值,明年这个特别红利面值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变现折扣率也有可能提高或降低。
而且以前还不能说我能不能只提取当年红利的部分,本金保留,只能整体减保或退保,那么本金也要打折,所以真正展现效率也得是十几二十年以后的事了。
另外,我们会看到香港保单是可以演示到138岁的,而大陆的保单最高演示到106岁。仔细去看看计划书,106岁到138岁这段时间涨的分红,和前面的分红做个对比,你会发现91%的分红都是在105岁以后涨的,只有9%是105岁之前的。所以,想要把数做大,是很容易的事情。
总结来说,香港和大陆的分红险预期收益差别大,主要体现在这三点:
1.产品设计思路的区别:大陆高保底低演示,香港低保低高演示;
2.同等分红演示对比:差异来自于演示收益率而非实际收益率;
3.同等寿命演示对比:差异来自演示寿命长短的不同。
当然,我们不能片面的说哪种就好哪种不好,还是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但前提是要真正理解不同数字背后代表的意义,才能在信息对齐的角度上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