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山东建筑大学特色学科支撑绿色校园建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山东建筑大学特色学科支撑绿色校园建设

引用
1
来源
1.
http://m.people.cn/n4/2024/0612/c645-21113366.html

近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24—2026年度全国首批绿色低碳公共机构名单,山东建筑大学(以下简称山建大)榜上有名。作为一所以建筑为特色的高校,山建大在绿色低碳校园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建筑节能到水资源利用,从太阳能应用到信息化建设,该校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打造了一个绿色低碳发展的高校样板。

山东建筑大学教授薛一冰为学生讲解太阳能采暖技术原理。 受访者供图

超低能耗建筑:绿色校园的“硬核”支撑

走进山建大教学综合实验楼,一座“钢结构装配式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映入眼帘。这座由该校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杨倩苗团队参与设计的大楼,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的理念。

“‘被动式’是指基本不需要额外的化石能源输入。”杨倩苗介绍,比如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土壤热能为大楼供暖和制冷,校园光伏的应用让大楼供电有了更多选择。

早在2001年,国内第一个投入实际应用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就在该校“试水”。学校主持研发的“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在建筑中利用的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新技术:为校园建设注入“绿色基因”

走在山建大的校园里,200余种苗木和19种不同类型的草坪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校园的沥青路上,偶尔可以看到一些“修补”痕迹。这些看似普通的修补,其实蕴含着该校交通工程学院教授耿立涛研发的长寿命坑槽冷补料技术。

“一般道路坑槽使用热补法修补,使用寿命短。我们的技术四季均可施工,雨雪天气道路也能正常使用,并且即修即用,道路遇水不松散,实现一次修补长久修复。”耿立涛说,这项技术已在山东、新疆、四川、湖北等多地应用。

节水节能:打造“绿色校园”新典范

2022年,山建大2.7万学生人均用水量约为22.1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用水量的1/19。学校由此入选水利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等发布的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名单。

这一成就得益于学校中水站的建设。山建大后勤管理处副处长朱孟果表示:“学校中水站于20年前建成,具有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功能,使校园污水实现了100%回收利用。”他算了一笔账:中水站每天处理废水3000立方米,被用于全校30多座楼宇的冲厕和校园绿化用水。“这不仅实现了校园污水零排放,每年还节约80万立方米自来水,仅此一项,就节约了300余万元。”朱孟果说。作为山建大传统优势专业之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中水站的建设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记者在采访时还发现,山建大校园里随处可见对太阳能的利用。学生公寓楼顶加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学校餐厅楼顶,太阳能热水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校园道路两旁,太阳能路灯每天定时亮起……朱孟果说,学校充分利用屋顶表面,建成了1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服务全校师生。

智慧校园:让数据“多走路”,师生“不跑腿”

山建大信息化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王兆文表示,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高校样板,他们除了打造“看得见”的建筑、绿化、水电暖等硬件基础设施之外,还有“软件”的支撑。

具体来说,他们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了智慧校园大数据平台,让数据“多走路”,让师生“不跑腿”。

以前新生入校时,报到注册、信息采集、学费收缴、宿舍办理等一系列烦琐手续都需要学生“跑腿”完成。如今,借助上述平台,山建大新生尚未开学就可以在线上完成相关入学手续。

“我们强化土木建筑学科特色,突出办学优势,在低碳校园、绿色建筑、智能建造、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打造了一大批实践案例。”山建大党委副书记、校长于德湖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加大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更多力量。

本文原文来自人民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