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₂也能变废为宝?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进行时
CO₂也能变废为宝?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进行时
传统行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简单来说有两种办法:一是升级改造现有设备生产线,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二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注入地下深处进行封存。
就在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
记者近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埋藏的二氧化碳已经突破了5000万立方米。这些二氧化碳是哪里来的,又是怎么埋到海底的?
所谓二氧化碳封存回注,其实就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至地下800米到3500米深度范围内的陆上或海底咸水层,是国际公认的有效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措施。
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助力老油田增加产量
海上加大二氧化碳封存的同时,我国陆上在电力、油气、化工、水泥、钢铁等多个行业,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的推进。大庆油田在实施二氧化碳捕集的同时,还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充分利用,提高原油产量。
记者在大庆油田徐深9天然气净化厂看到,员工正在分离天然气中混杂的二氧化碳,并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输送后进行液化处理。
天然气中混杂的二氧化碳属于“废气”,会显著增加天然气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目前,大庆油田已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130万吨,相当于340多万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量。
在捕集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大庆油田不断加大埋藏利用力度,积极探索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二氧化碳驱油可以降低原油黏度、促进原油流动,提高油田产量。
截至当前,大庆油田已经累计二氧化碳驱油100余万吨。在江苏泰州,亚洲最大火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每年可捕集提纯50万吨的二氧化碳。项目成功开发油田驱油、焊接制造、食品级干冰、高新机械清洗等用户,将实现捕集二氧化碳的100%消纳利用。
在江苏泰州,亚洲最大火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每年可捕集提纯50万吨的二氧化碳。项目成功开发油田驱油、焊接制造、食品级干冰、高新机械清洗等用户,将实现捕集二氧化碳的100%消纳利用。
到2030年 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四成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辽宁营口,焦炉气制氢联产液化天然气项目日前正式投产。项目通过对钢铁企业副产的焦炉气的分离提纯,制取高纯度氢气和液化天然气,不仅能将焦炉气“变废为宝”,实现高附加值利用,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焦炉气制氢联产液化天然气”项目,可实现每小时焦炉气处理规模达50000标准立方米,每年将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7万吨,有效实现节能减排。
我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和难点在于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这些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近年来,我国钢铁、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重点工业产品能效水平持续提升。钢铁、石化化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重复用水率分别超过97%和95%,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发布我国首个《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到203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绿色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