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周南》为周公治下南方民歌,为《诗经》首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周南》为周公治下南方民歌,为《诗经》首章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2LFG4EP05537TV3.html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周南》作为《国风》的第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文将探讨《周南》的地理范围、历史背景及其在《诗经》中的地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

《诗经》中的《周南》,属于《国风》,排于第一。
《国风》,朱熹《诗集传》说:“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可知,《国风》就是采自不同地域的民歌。《诗经》收录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计一百六十篇。
《周南》是周公旦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
西周初,周公居都洛邑和召公奭分陕而治。“陕”,即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一带。“周南”,即指包括洛邑以南,及至汝、汉、江一带地区。
《周南》共收诗十一篇,居首的是《关雎》,主要为河南、湖北之间的民歌。在《诗经》中,《周南》被看作是南国之诗,或曰是以南国乐调所写的歌词。
大约是因为周公对于周朝居功至伟,所以《诗经》将《周南》排在了最前面。

《毛传》载:“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这段话,不管是子夏还是毛亨说的,大意是讲,“诗”的意义很重大。比如“风”,从上至下就是“化”,从下至上就是“刺”,不过“刺”是委婉的、好意的规劝。不管是“化”还是“刺”,目的都是让人们“发乎情”“止乎礼义”,即以“礼义”作为道德和行为标准。从上“化”下,首推周公,“周南”,是说周公的高尚德行自北向南传播。《召南》排于此后,也是这个道理。
这是对《周南》“上纲上线”的另一种解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