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型“婚姻观”悄然流行:父母泪流满面,年轻人反而认为是孝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型“婚姻观”悄然流行:父母泪流满面,年轻人反而认为是孝顺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P8R5NRE0546FOF5.html

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如今的朋友圈里,有人晒加班咖啡,有人分享宠物日常,但鲜少看到婚纱照和蜜月旅行。
想起网上的一句话:
这届年轻人,似乎正在集体回避“结婚”这个选项。
前段时间跟家里大伯聊天,他就为儿子的婚事发愁、寝食难安。
他说自己身体也不咋好,儿子年纪也越来越大,村里说闲话的、嚼舌根的特别多。
每次他们老两口一催婚,儿子就蹦出各种倒反天罡的理论。
说什么不结婚不生孩子,才是对父母的最大孝顺。
大伯气的语塞,敢情不结婚生子,还是为了自己好了?
其实,像这种说法,现在可真不是个例。
尤其有不少农村家庭的年轻人,将其视为一种新型的“婚姻观”。

在传统观念里,结婚生子,是儿女对父母最大的回报。
有不少老一辈人,也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步入婚姻的殿堂,构建一个崭新的家庭。
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人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若是谁家孩子年纪大了,还不结婚,免不了会被戳脊梁骨,各种闲话也是接踵而来。
每每这时,父母还会给儿女贴上“不懂事、不孝顺”的标签,逼迫他们乖乖就范。
可当代不少年轻人,却反其道而行之。
用“不婚”来重新定义孝顺的含义。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
就像网上有人说的那样:结一场婚,榨干两代人。
无论是彩礼、婚宴和车房,还是职场内卷、育儿成本,都像是横亘在一个家庭脑袋顶上的巨石。
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本身家庭状况就一般,若是把父母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都充当“结婚基金”,那还不如主动按下结婚的暂停键。
再加上有的父母,可能身体状况也一般,所以在这些现实面前,当代年轻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多。
所以,这种新型婚姻观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年轻人的“止损式孝顺”。
在他们眼里,如果婚姻沦为奢侈品,那么及时止步,或许是对亲情最务实的守护。
但这种选择,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却显得离经叛道。
他们无法理解儿女的这种观念,更为孩子不结婚的想法常常忧心、泪流满面。
那么,这种新型婚姻观,真的可取吗?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这种以“孝顺为名”的新型婚姻观,也是如此。
首先,从一些年轻人的视角出发,这种婚姻观,确实有可取之处。
就比如能够在经济上止损,避免“因婚致贫”的可能性,守住两代人的生活底线。
比如,能够摆脱传统意义上“为结婚而结婚”的世俗要求,不为道德绑架,专注自我成长。
此外,还能避免因为经济问题,有可能引发的婚姻状况。
但是话说回来,年轻人自以为的这种“孝顺”,却也在经济之外,承载着非常大的压力。
就比如,老一辈人的人生成就感,就是看到自己的儿女结婚生子。
一旦无法达到目标,无论是内在的精神需求,还是外在的世俗评价,都足以让老人遭遇挑战。
再比如,没有孩子的纽带联系,儿女与父母的情感链接,也会出现疏松。
等到父母晚年孤独感加剧那天,可能情感淡化,就成了两代人解不开的疙瘩。
除此之外,还有父母更为深远的考量。
就像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位老父亲,对儿子不结婚的选择,而写下的一段话。
他说,我理解孩子的苦心,但一想到自己百年之后,他独自面对世界,就心如刀绞。
所以说,当这种代际观念碰撞时,也许并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艰难取舍后,需要面对的遗留问题。

说实话,当年轻人用“不婚”来“尽孝”的时候。
以现实而引发的选择,显得十分悲壮。
婚姻,本是一场由爱缔结的幸福,可现如今,却似乎败给了金钱。
说起来,也多少有些滑稽。
而老一辈人长久以来的固化思维,以及遵循世俗的按部就班的人生选择,也将婚姻变成了战场。
可问题是,婚姻,它本不该如此啊。
所以说,作为年轻人,我们真不必困在非黑即白的选项里。
与其彻底放弃结婚,还不如重新去定义人生。
就比如,不结婚,并不代表人生失败,想结婚,也要勇敢的跟天价彩礼去抗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翻过观念里的那座大山,让婚姻回归情感本质,活出自己的丰盈人生。

其实,真正的孝顺,永远不是单方面的妥协和牺牲。
而应该是两代人彼此理解、共同成长。
在结不结婚这件事情上,更应该如此。
大家说,对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