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法空禅师:诵持经书前,要提前做一个动作,否则只是白费力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法空禅师:诵持经书前,要提前做一个动作,否则只是白费力气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LMMG6QQ0556AD0W.html

深夜的佛堂,香火静静燃烧,空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慧明盘腿而坐,闭着眼睛,低声念诵《心经》。他的声音缓慢而平稳,每一个字都像小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一圈圈涟漪。

然而,他的心却早已被各种烦恼占据:工作上的麻烦,身体的疲惫,甚至连邻居家养的猫半夜跳到他阳台上的响动,都让他心生不满。

他已经坚持念经半年了,每天早晚各一遍,从不间断。然而,生活并没有因为经文的力量而变得更好。

事业的困局始终无法解开,身体的疲惫也没有缓解,反而似乎更沉重了。他开始怀疑:经文真的有用吗?或者说,是不是自己的念诵方式哪里出了问题?

这样的疑惑让他夜不能寐。第二天,他带着满腹的困惑去请教寺庙的一位高僧。这位高僧是寺中的住持,法号法空,常年修行精深,许多信徒都慕名前来求教。

慧明一见到法空,就忍不住倾诉起来:“师父,我每天念《心经》和《大悲咒》,从不懈怠,可生活中的烦恼却一点没减少。是我业障太重,还是我的方法哪里不对?”

法空听完后,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你念经时,心在哪儿?”

这句话让慧明一愣。他低下头想了想,小声回答:“心……当然在经文上啊。”

法空却摇了摇头,说:

“经文是佛陀传下的智慧,无量无边。但念经不仅是念,更是一种修行。若念经时心中杂念纷飞,嘴在念,心却散了,那就算念千万遍,也难以感受经文的力量。”

慧明愣住了。他以为,只要勤奋念经,就能得到庇佑。可法空的一句话,却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念诵可能根本没有达到真正的修行标准。

法空看出他的疑惑,又接着说道:“念经就像种子生根发芽。如果土壤不干净,种子再好,也无法生长。《心经》和《大悲咒》是无上的智慧,但若想感受它们的力量,你需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动作。”

慧明听得目瞪口呆。他从没想过,念经之前还需要“准备”。他忍不住问:“师父,什么是准备动作?”

法空笑了笑,抬手指向院中的一棵古树:“看到那树了吗?树根扎得深,枝叶才会繁茂。你的‘准备’,就是给自己打好根基。”

他说着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念经之前,必须清净身心,让自己的状态与经文的力量相契合,否则,效果只会大打折扣。”

慧明的疑问更深了。他从未听说过念经需要“准备”,更不知道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

他心里充满了好奇:念经之前,到底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如果没有这些准备,经文的力量真的会被浪费吗?他的心像被高僧的话牵住了一根线,迫切想要找到答案。

慧明带着满腹的疑问,开始追问法空:“师父,这些准备动作究竟是什么?如果不做准备,念经真的毫无用处吗?”

法空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带着他走向寺庙后院。那里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见底,水面倒映着天光云影。

法空指着井水说:“你渴了,想取水喝。现在,这水就在这里,可你什么工具都没带,难道要直接跳进去吗?”

慧明听得一头雾水:“自然需要用桶取水,可念经与取水又有什么关系呢?”

法空微微一笑:

“经文的力量就像这井水,蕴含着无穷智慧。而你的心,就像取水的桶。如果桶上布满了泥垢,取来的水也会浑浊。没有干净的桶,再清澈的水,也无法发挥它的作用。”

慧明恍然大悟。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念经之前的准备动作,就是为了清理心灵这个“取水的桶”。如果念经时心态不对,杂念丛生,经文的功德就会像被污染的水,难以真正滋养内心。

法空看着他似有所悟的样子,接着说:“念《心经》和《大悲咒》前,清净身心是第一步。没有清净,就没有共鸣。念经的真正力量,来自于‘心气合一’——身心专注,才能感受经文的智慧。”

慧明连忙追问:“那该如何清净身心?”

法空伸手指向寺庙的禅堂:“禅堂里有几位师兄,他们每天早晨念经前都会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去观察他们,你会明白。”

慧明来到禅堂,轻轻推开门。一片寂静中,他看到三位僧人正在诵经。与他印象中僧人盘腿念经的模样不同,他们每个人都正襟危坐,眼睛半闭,双手合十,动作极为专注。

在正式开口念经前,他们做了一个让慧明意想不到的动作,而正是这个动作让慧明突然明白了应该如何保持心中的清净纯洁,也让我们普通人知道了到底应该怎样诵持经书才能够有最好的效果。只见几位师兄他们用双手……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