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极越汽车:说倒就倒,造车新势力的困境与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极越汽车:说倒就倒,造车新势力的困境与启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j.pcauto.com.cn/wap/article/2725076.html

极越汽车,这家由百度与吉利控股集团联合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成立仅三年后便陷入困境。从2023年10月首款车型上市到2024年12月的解散风波,极越汽车的发展历程折射出造车新势力面临的诸多挑战。本文将深入分析极越汽车的困境及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

极越汽车的辉煌与困境

极越汽车由百度与吉利控股集团联合打造,成立于 2021 年 3 月。成立之初是获得大量融资,然而此后融资渠道却逐渐枯竭。其品牌产品定位为 “汽车机器人”,这一独特的定位旨在占领汽车高端市场,但现如今来看概念过于超前,并不为当下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

从首款车型极越 01于 2023 年 10 月上市以来,虽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但因其超前的设计就遭到不少吐槽。而从销售数据来看,极越汽车今年 6 - 10 月的销量分别为 444、1019、2117、2605、3107 台,呈现出环比增长的态势,并在今年 10 月首次突破 3000 台。不过,今年 11 月极越汽车仅交付 2485 台,环比下滑超 20%。根据极越汽车公布的数据,其今年 1 - 11 月累计交付超 1.4 万台,即平均月销量仅千余台,与其他主流造车新势力相差巨大。极越汽车的线下门店扩张也不如预期,2023 年 10 月,极越汽车 CEO 夏一平公开表示,极越现在有 40 多家销售门店,到 2023 年底大概会有 100 多家,2024 年计划开 250 家以上。但截止到 11 月底,极越线下门店 140 家,覆盖全国超过 40 个主流城市,未达到预期的 60%。

如今解散风波

a.给员工的选择:

被爆出的信息显示:极越让员工在辞职无确定赔偿和留职无工资社保中做选择。12 月 11 日,极越汽车员工透露,公司员工 11 月份的工资是有到账了,但是 11 月、12 月的社保需要自行缴纳。目前公司所有业务陷入停滞,内部大群全员被禁言,且计划留下极少数员工来维持业务。其余员工可选两种方案:选择离职,明年 2 月底可拿 N + 1 补偿;选择留下,但 12 月起薪资无法发放,职员处于 “自费上班” 的方案。极越内部人士称,研发部门将在此轮裁员中 “被全部砍掉”,门店端将停止销售工作,试驾车被锁住并不再接待客户。与此同时,公司内部正在进行资产盘点,回收车辆。部分极越汽车员工已准备维权。

b.公司CEO 的 “承诺” 与现实的落差:

夏一平曾强调 “员工第一”,但在公司解散前夕表现与员工期待不符。12 月 11 日下午,极越 CEO 夏一平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与全体员工沟通,传达的信息包括今年 11 月社保 “没钱不交了”,需要员工自己想办法。此外,员工们还对今年 12 月的工资以及年终奖能否顺利发放表达担忧。

c.供应商的艰难局面:

一张催款涵:极越拖欠传播供应商款项 36 万元,逾期一直不支付款项。多次发送催款函,仍拒绝支付。部分消费者在极越和夏一平的社交媒体账号下评论,催促交付。极越内部员工告诉界面新闻,因极越欠款,吉利方目前不再提供现车,工厂产线随之停止。部分极越门店的车辆被物业扣留,而上海一家极越门店装修一半后停工。

极越倒下的深层原因

产品问题

极越汽车在产品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成为其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技术与用户需求脱节。极越汽车一直研发的纯视觉智驾系统虽然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在实际体验中却不如竞品。缺乏激光雷达的辅助,使得其在复杂路况下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例如,在试驾极越 01 和极越 07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纯视觉智驾方案在某些场景下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其他品牌的智能驾驶系统可能更加稳定和可靠,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对安全和便捷的需求。

其次,超前设计过于 “炫技”。极越首款车型极越 01 于 2023 年 10 月上市,搭载了一系列极简设计,如无门把手、屏幕换挡、按键转向灯等配置,这些设计被消费者吐槽 “反人类”。虽然较高的性价比却未能弥补用户体验的缺失。但消费者会更倾向于实用性,而极越的设计被认为过于追求新颖和独特,忽略了用户的实际使用习惯。例如,无门把手的设计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屏幕换挡也可能让一些用户感到不适应,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战略失误

极越汽车在战略定位上存在单一高端定位的问题,忽略了大众市场,抗风险能力弱。

极越的产品线集中于高端市场,试图通过智能驾驶技术占领高端市场。然而,高端市场的竞争激烈,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要求也更高。相比之下,比亚迪通过广泛的产品覆盖,不仅占领了市场,还提高了抗风险能力。极越汽车在品牌认知度上并不高,其销量也与股东背景并不相匹配。虽然背靠百度和吉利两大股东,但在市场竞争中,仅仅依靠股东的背景并不能保证成功。

此外,极越汽车在市场推广方面也存在不足。在价格战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极越汽车的自救之路任重道远。极越汽车虽然在品牌宣传上投入了一定的资源,但效果并不明显。例如,极越 CEO 夏一平为了卖车亲自上场,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更新视频内容,为自家产品带货。但夏一平的 IP 带货效果并不明显,目前其微博粉丝为 28 万,抖音粉丝为 30.7 万,与主流的车圈企业家差距巨大。

资本与管理困境

极越汽车在资本和管理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境。融资中断就是极越汽车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2023 年,中国新能源车领域融资总额同比下降 40%。极越的融资中断直接导致其运营崩溃。从成立至今,公开资料显示的融资次数只有一次,2022 年 1 月,还未更名的集度宣布已完成近 4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9 亿元)的 A 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百度和战略合作伙伴吉利共同增持。显然,这些钱对于造车而言是杯水车薪。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在 2016 年给出的造车门槛资金是 200 亿元,2022 年他又将此数值提高至 400 亿元,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曾说 200 亿元不够花。

还有极越内部过度依赖互联网高管团队,缺乏对汽车行业的深刻理解,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屡屡受挫,也是极越汽车的问题之一。有人说:“极越太想学特斯拉,但没有特斯拉的体系力和品牌号召力。” 相比之下,其他成功的造车新势力在管理团队方面更加多元化,既有互联网行业的人才,也有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所以相对能够更好地融合技术和市场需求。

极越解散的行业影响与未来启示

行业进入洗牌阶段

随着极越汽车的倒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更为激烈的洗牌阶段。中国新能源车企数量从 2021 年的 300 余家下降至 2024 年的不足 50 家,极越的失败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未来 5 年内,预计还会有80% 的新势力品牌将退出市场,这也意味着竞争将愈发残酷,所以那些能够在技术创新、产品定位、市场推广和资金运作等方面做到平衡的企业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对资本市场的警示

极越的失败,会让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领域再有新的审视。曾经追逐 “概念” 的资本到如今更加关注实际运营能力。数据显示,2024 年新能源车领域投资回报率下降 30%,资本对高风险项目的投入更加谨慎。这意味着造车新势力在寻求融资时,需要更加注重展示自身的实际运营成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那些能够证明自己有稳定的市场表现、良好的财务管理和明确的发展战略的企业,才能吸引到资本的关注。

造车新势力的出路

极越汽车过度强调技术创新,但其纯视觉智驾系统缺乏激光雷达辅助,用户体验不如竞品,同时超前的设计也被消费者吐槽 “反人类”。这提醒造车新势力,技术创新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能单纯追求前沿技术而忽略了用户的实际使用感受。例如,在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中,要充分考虑不同路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在设计上要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人性化。

多元化产品布局:比亚迪、蔚来的成功表明,覆盖不同消费层级的产品线有助于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造车新势力不能仅仅局限于高端市场,而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可以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精细化管理与成本控制:理想汽车通过高效的成本控制与精准定位,连续多个季度实现盈利,为行业树立了榜样。造车新势力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削减不必要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同时,要准确把握市场定位,避免盲目扩张和浪费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影响和猜测

随着这次极越倒下,最受伤的是公司前线的员工和差不多1.3W的老车主们,员工的工资收入和善后没有得到好的解决,老车主的售后问题也必然会相应产生。但最近一波波的车企裁员潮也预示着近期市场波动仍会持续,我们需要学会在这波浪潮中存活下来变强!祝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