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采: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的五种颜色
五采: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的五种颜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采”是一个独特的色彩概念,它不仅代表了五种基本颜色,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五采”所指的五种颜色及其象征意义。
什么是“五采”?
“五采”亦作“五彩”,即“五色”,指的是青、赤、白、黑、黄这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代表了具体的色彩,还与“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此外,“五彩”还象征着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代表着五方神力。
在瓷器艺术中,“五彩”也有其独特的含义。它并不局限于五种颜色,而是泛指瓷器釉面上的多种颜色。中国烧制瓷器的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发明创造了五彩这个瓷器新品种。明代的“青花五彩”是其独特的时代特色,而清朝康熙年间则是五彩瓷器的鼎盛时期。
五彩是哪五个颜色
据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古人将青、白、赤、黑、黄视为五正色,即“五彩”。后来,“五彩”泛指各种颜色。例如,“五彩缤纷”形容色彩既繁多又艳丽。
古人一般将这五种颜色与“五行”、“五方”放在一起讲。即所谓的东方木,南方火,中央土,西方金,北方水等,其所对应的色彩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颜色。五行、五色和五方分别对应,反映了远古先民对自然的认识。
青
青本身是古代青类色的代表词。也代表了绿、蓝、黑三种色彩,又称竹青、白青、青碧、群青等。在中国传统中,青色是生命之色,代表了生长、希望、活力、清新。草木生长之地必然向阳,东方为日出之地,且气候条件都利于草木生长,也是万物的生发之地。在古时候,东方是物资丰厚之地,而西方是很贫瘠的荒原。
草原
五色中的“青”对应着五方中的东方、四时中的春、五行中的木、五帝中的青帝。
赤
代表最初的颜色,传统色名有大红、朱红、水红、桃红、妃色、珊瑚红、石榴红、猩红、铅丹红、胭脂红、洋红、嫣红、砖红、茜色、铁锈红、豆沙色、枣红、杏红等。它们同属红色,深浅略有差别。
在中国传统五色中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色彩,代表着喜庆、吉祥、兴旺、成功等,火性属热,从地域气候而论,南方的气候要比其他方位炎热。
五色中的“赤”对应着五方中的南方、四时中的夏、五行中的火、五帝中的炎帝。
黄
中央土,代表了稳重、权势、威严。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多个王朝在这一地区建都。中原地区分布有广袤的黄土地。我们经常把中原称为“中土”。
在中国有“黄生阴阳”的说法,把黄色奉为彩色之主。是居中位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
五色中的“黄”对应着五方中的中间、四时中的季末、五行中的土、五帝中的黄帝。
白
西方金,代表了素洁、凝练、坚定、悠然。金可指各类金属矿产,一般都藏于山矿之中,而西方多有高山矿地,可谓是一块块生金宝地。“白”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白的叫法有白、素、缟、皓。
五色中的“白”对应着五方中的西方、四时中的秋、五行中的金、五帝中的白帝。
黑
北方水,代表了冷静、沉稳、深邃。五行源于古代,在几千年前的中原地区,各类中原文明大多发迹于黄河,在古人眼里黄河是不可取代的水域代表,而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火所熏之色也,从炎上出”。黑色也有多种叫法:玄、缁、乌、皂、墨、黎、黔。
五色中的“黑”对应着五方中的北方、四时中的冬、五行中的水、五帝中的黑帝。
结语
“五采”作为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色彩的深刻理解,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五采”,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