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保“胃”健康,畅享无“幽”人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保“胃”健康,畅享无“幽”人生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94393

每年的5月15日是全国无“幽”日,致力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呼吁公众关注并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科普知识传播、健康检查普及,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共同守护胃肠健康。让我们携手,迈向无“幽”生活,共享健康美好未来。

幽门螺杆菌:胃部的潜伏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胃病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常见疾病之一,常常让人痛苦不堪。而在这背后,幽门螺杆菌(简称“Hp”)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Hp是一种独特的微生物,能够在人体的胃部强酸环境中生存。这种细菌通过其独特的生存机制,黏附在胃黏膜上,进而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从胃炎到胃癌:幽门螺杆菌的恶行

Hp感染后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的有:口臭、胃痛、消化不良、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瘦、腹泻、便秘等。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感染Hp的人都会出现症状。有些人可能是无症状携带者,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有损害,长期的潜伏感染仍然可能导致胃黏膜的持续炎症和损害。

这种损害是持续的、慢性的,初期可能只是导致胃黏膜的轻微炎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长期、持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幽门螺杆菌定义为Ⅰ类致癌物质。Hp感染还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家庭聚集现象: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1. 口口传播:Hp感染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口口传播是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共餐时使用公筷、共用牙刷等是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2. 粪口传播: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可令饮水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1. 母婴传播:不清洁的哺乳、口对口喂食、咀嚼后喂食、亲吻婴儿口唇或使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喂食都有可能造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 医源性传播:侵入式检查如胃、喉镜,口腔、牙科、鼻腔的治疗等,都有可能造成感染。

治疗与预防:守护胃健康

治疗

如果体检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必恐惧,只要规范治疗,90%以上患者可根除。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没有禁忌症,通常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予以有效地根除,常用的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和奥美拉唑等,治疗周期通常为10-14天,治疗后需进行复查,确保幽门螺杆菌已被彻底根除。根除治疗期间禁止饮酒、清淡饮食,服药期间如果出现过敏性皮疹、发热、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马上停药并及时去医院就诊。规范治疗需要经专业的医生指导下用药。

预防

  1.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经过高温处理,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水要烧开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饮用;不吃路边摊等不洁食物。

  2. 餐具消毒:家庭餐具应定期消毒,主要以高温煮沸消毒为主,时间半小时左右为宜,避免交叉感染。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1. 避开口对口喂食:特别是家长不应口对口喂食婴儿,以免将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

  2.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刷、洗牙。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防可治,通过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保护胃健康,畅享无“幽”人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