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93bc0773d579.aspx?ivk_sa=1025883i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通过描写简陋居室的环境和生活情趣,展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其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陋室闲雅、清幽的环境,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原文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注释

上:长到。入:映入。

赏析

此句以诗笔写文,画意浓郁,色彩和谐,刻画出陋室闲雅、清幽的环境,塑造出一种优美含蕴的境界,展示了诗人清高自恃的节操。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来来往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创作背景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作者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铭文,以示对自己高洁人格的坚守。

经典诗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反面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赏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开篇几句从《世说新语·排调》“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翻出新意,运用类比手法,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写作技法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句式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同时,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关争议

对于《陋室铭》的作者,自宋代以来,不断有学者提出疑问。北宋释智圆所著《闲居编》即指出:“俗传《陋室铭》,谓刘禹锡所作,谬矣!”《闲居编》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当时,《陋室铭》已盛传于世,据《闲居编》载:“昧者往往刻于琬琰,悬之屋壁”。这让智圆大为不快而决意辨伪。他认定《陋室铭》非刘禹锡所作,而是后人伪托。其理由是:一、刘禹锡贬和州是在长庆四年(824年),至大和元年(827年)离任,前后仅三年,而《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句,分明是写实而非虚指,这说明作者在和州居住时间较长,不可能是三年。二、《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两句,与刘禹锡在和州所作其他诗文不符。三、《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与刘禹锡在和州的生活状况不符。四、《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句,与刘禹锡在和州的居住环境不符。五、《陋室铭》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与刘禹锡的为人处世不符。

名家点评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清·谢有煇《古文赏音》:陋室但作知足话头,终脱不得个“陋”字。以“德馨”为主,则室以人重,陋而不陋矣。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

简析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