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茵栀黄事件”再谈新生儿黄疸
从“茵栀黄事件”再谈新生儿黄疸
近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对“茵栀黄注射液”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明确指出新生儿、婴幼儿禁用。这一事件在医疗界和家长群体中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茵栀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使用情况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探讨。
昨天开始,我的朋友圈就被“茵栀黄事件”刷屏了!因为从事的是儿科行业,所以这次中国食品药品管理总局(CFDA)对“茵栀黄注射液”的说明书要求修订,其中就有一条“新生儿、婴幼儿禁用”。对于茵栀黄注射液我从医十几年,在我们科室从来未用过,我不清楚这个药物在其他医院的新生儿科是否用过,但茵栀黄的口服制剂应该绝大数医院都使用过,所以导致了大家对此次事件的高度关注。我个人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我们要谈一下它的使用说明,我刚刚在丁香园的《用药助手》上查阅了一下茵栀黄注液及茵栀黄颗粒的药物说明书,均提示了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 ;
茵栀黄注射液(常熟雷允上)适应症: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属上述的证候者。
茵栀黄颗粒(鲁南制药)适应症: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有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湿热引起毒邪内蕴所致急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Ⅰ型)。也可用于其他型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
常州康普的茵栀黄注射液标注的药理作用:本品具有促进胆汁分泌、肝细胞再生,具有抑制血胆红素升高,抗炎、抗变态反应,阻止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的作用,对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鲁南制药的茵栀黄颗粒说明标注的药理作用:本品可抑制D-氨基半乳糖致大鼠和四氯化碳致小鼠的急性肝损伤;降低异硫氰酸致小鼠胆红素升高。
二:其次我们来谈谈新生儿黄疸,首先谈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分为:1.新生儿结合高胆红素血症:此种属于病理性黄疸,不用说,一旦就诊,医生都会建议住院检查,所以口服茵栀黄的机会就少了;2.新生儿非结合高胆红素血症:这类也包括两方面:1)生理性黄疸:就是平时我们说的绝大多数患儿会出现的黄疸,既然叫生理性黄疸,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当然不需要处理啰!2)病理性黄疸:那顾名思义就是不正常的黄疸,属于我们需要干预及治疗的黄疸。在临床中医生会根据患儿黄疸的胎龄、日龄、体重、一般情况等等,对病理性黄疸进行干预及治疗,其中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蓝光治疗,这也是国际通用,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有的可能需要换血疗法(这些都是医生的事儿,家长不用操心,只需要配合,呵呵!)
而在临床上使用茵栀黄的口服制剂的患儿绝大多数是没有住院的患儿,这就包括了三类:一类是生理性黄疸,既然是正常现象,你们觉得有必要吃药吗?NO!NO!no!要是有医生给你开药,甭管有没有副作用,你都可以不吃。二类是部分病理性黄疸(但是根据患儿不同病因和日龄、胎龄、体重、一般情况等等,医生认为没有必要住院治疗的),例如:不是非常严重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情况好,医生也就建议你停母乳几天观察,无需做特殊处理,这种患儿也没有必要吃药啊! 第三类就是不配合医生治疗的该住院的病理性黄疸:这类患儿本身住院治疗的话就没有必要口服茵栀黄了,但是他们拒绝住院,怎么办?可能是家属的要求,也可能是医生处于心理安慰,还有其他等等原因,各种原因导致会有一小部分患儿可能口服这个药。
本人认为:用药首先要根据患儿的发病原因及症状;其次根据药理作用,看到底这个药理论上是否适用;最后看这个药的副作用,能不能用于患儿。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原因主要就是三个方面:1.胆红素生成多(新生儿红细胞多,寿命短,当然产生就多)2.胆红素清除率下降(由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早期的UGT1A1活性很低)3.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我们为什么要治疗黄疸呢?主要是因为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从而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的风险。而病理性的未结合高胆红素血症,绝大多数都是以不同方式影响了这3方面导致胆红素增高,而茵栀黄的药物说明上药理作用我看不出那一条机制可以从这几个环节降低胆红素,当然,虽然它的药理作用没有提到,但是它的不良反应(说明书没写,是根据我们传统中医理论推测的O(∩_∩)O~,清热解毒嘛!)可以引起患儿腹泻,这个倒是又那么一点点减少肠肝循环的作用!
大家可能要问:那新生儿结合高胆红素血症呢?这种类型胆红素应该与胆道梗阻有关,药物说明书上面不是写了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吗?如此说来是有道理,好像可以用;但是新生儿期的结合胆红素增高多见于哪些疾病呢?1)新生儿肝炎:多为宫内病毒感染所致,单用茵栀黄能行吗?我看不行!2)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这类疾病绝大多数没有特效治疗方式。3)胆管阻塞:其中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管囊肿,口服茵栀黄能治好吗?还有长期应用静脉营养的早产儿可能出现胆汁粘稠,这个貌似可以用,但还是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而且为什么不用熊去氧胆酸呢,这个药的药理作用不是更明确吗?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不管茵栀黄是否有严重不良反应,均没有必要用于新生儿黄疸。(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若有同行异议,可指出批正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