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语“白圭之玷”有什么典故吗?“白圭之玷”含义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语“白圭之玷”有什么典故吗?“白圭之玷”含义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qulishi.com/article/202112/570550.html

成语“白圭之玷”出自《诗经·大雅·抑》,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典故,与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武公的故事密切相关。

成语“白圭之玷”的典故

卫武公(约公元前852年—公元前758年),姬姓,卫氏,名和,是卫釐侯之子,卫共伯之弟。他在春秋时期担任卫国第十一任国君,公元前812年至公元前758年在位。

卫武公在位期间,能够继承康叔的政绩,增修城垣,兴办牧业,使得国家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后来,在平定太戎之乱中立下大功,被周平王封为公爵。

卫武公在位55年,能够自我反省,虚心纳谏,经常与臣子们共勉。他95岁时,创作了《抑》诗来自警。诗中写道:“人亦有言,靡哲不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正如《国语·楚语》所记载的:“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于是创作了《懿戒》,并和《宾之初筵》,以戒嗜酒之风。

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被谥为“武”。卫人感念其德,创作《淇澳》诗来歌颂其高风大德,诗中写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兮兮!”、“充耳莹,会弁如星。终不可谖兮!”

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淇人在山区耿家湾修建了武公祠,以示纪念。祠北坡建有“斐亭”一座,亭下绿竹莲藕,游人络绎不绝,年年有祭。祠前小石河(古美沟)更名为思德河,意在永思武公之美德。祠四周崖壁题诗多首,其中一首写道:

荣主爵骨骄逸,常把箴儆分付诗。
九十五年犹不老,忆千万载系深思。
高风直共在,盛德还同天地期。
漠漠荒祠成古迹,至今淇水尚依依。

明代崇祯年间,御史孙徵兰在摩崖上题记:“圣从川湄千秋睿,德就山磨万。”

成语“白圭之玷”的含义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一个斑点。白玉圭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成语“白圭之玷”的出处

《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成语“白圭之玷”的词语辨析

  • 读音:bái guī zhī diàn
  • 近义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反义词:十全十美
  • 用法:偏正式;作状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