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上班族花样去“班味”,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东莞上班族花样去“班味”,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下班后你会做什么?上班族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并未急着回家,而是匆匆赶往另一个“课堂”。他们中,有人穿起舞鞋,在舞蹈室挥洒汗水;有人换上瑜伽服,在瑜伽垫上舒展身心……这种“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
瑜伽课
瑜伽课堂,学员们在专业指导下专注学习
民族民间舞课程的老师细心指导学员动作
中国舞课堂,学员们认真练习展现优美身姿
瑜伽课堂学员们专注练习提升柔韧性
公益课程焕活力,多元学习花样去“班味”
东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琵琶班的职工学员家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参加培训让她感到活力满满。“我下班后通常很疲惫,但来到课堂上,仿佛能量又回来了。”家宝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积极参与两个文化宫的课程学习,她采取“两边的课程感兴趣的都会去报,中签哪里就上哪里”的策略。在东莞市工人文化宫学习过点茶、品茶、琵琶等各类传统文化项目,为检验和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果,主动报名参加阶段性考试,成功考取茶艺师资格证书和高级品茶师证书。公益培训古埙班的职工学员还自发组织参加了第二届厦门大学“金陶笛杯”两岸陶笛邀请赛,参赛作品——古埙合奏《山楂树》荣获银奖。还有的学员通过学习咖啡、烘焙等技能进行再就业、成功创业等,公益培训课程成为大家提升本领的“充电站”。
琵琶班的学员家宝正在认真弹奏
琵琶课程,学员们在专业指导下专注练习
插画课程,学员们在专业指导下专注创作
香文化课堂,老师亲切的跟学员们介绍莞香
东莞市工人文化宫自2017年开展公益培训以来,开展的课程项目从最初的26门增加到现在的112门,课程类型涵盖19大类。2024年两个文化宫共开展12期19大类849个班次公益培训,开设了中国舞、流行唱法、绘画、摄影、烘焙等多种公益课程,吸引了大量上班族参与,全年近2.2万名学员受惠,热门课程报名和录取比例最高达25:1。这些课程不仅免费,还方便上班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供的培训课程种类丰富,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兴趣爱好培养,满意度达96%,出勤率达82.9%。
西式烘焙课程,学员们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西式烘焙课程,学员们自主操作练习
古埙班课堂,学员们在学习中体会音乐的魅力
瑜伽课堂,学员们在专业指导下专注学习
2025年开年,东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在2月10日迎来了2025年第一期课程的开课。据了解,本期课程报名人数达到5100人左右,中签率为38%,最终录取了约1900名学员。市二宫相关负责人刘老师表示,晚上的课程签到率是最高的。文化宫通过“错时”“延时”设置培训课程,超过68%的课程安排在了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同时,公益培训课程还设置了学员调查问卷,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上课的时间,解决学员“工作时间难学习、休息时间学习难”的问题。
社会培训添新彩,探索“双面人生”新体验
对于喜欢小班教学的学员,又没抢上公益性培训课程的学员,社会培训机构提供了更多选择。位于东莞市南城街道的简乐琴行就是其中之一,负责人林老师告诉记笔者,近年来报名参加晚间乐器培训的学员数量持续增长,每年都有200-300人前来学习,主要年龄阶段在20-35岁之间,他主要开设的钢琴、吉他、架子鼓、声乐等课程都受欢迎,这几项课程的报名几乎持平。
声乐课堂,认真学习的状态
“很少有人会缺课”林老师笑着说,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大家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到这里,有人是为了放松身心,在音乐中缓解压力;有人是为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社交圈;也有人是为了圆儿时的音乐爱好,弥补遗憾;也有部分学员是被亲民的学费所吸引,抱着“试试也不亏”的心态前来体验。简乐琴行推出的培训课程,一个阶段500元的费用可以学习6-8次课程,吸引了较多学员。
悠扬的琴声、动感的鼓点、婉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在这里,学员卸下一天的疲惫,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据林老师介绍,东莞多家培训机构推出晚间小班教学模式,社交软件上,“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帖子比比皆是,以3-6人成团开课学习,满足“上班族”学习需求。
课间休息,学员们欢声笑语
瑜伽课堂氛围安静,学员们在练习中寻找身心平衡
插画课程,学员们在专业指导下专注创作
无论是公益性培训,还是社会培训机构的多样化课程,都为上班族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平台和心灵栖息地,通过不同的培训模式,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上班族探索出“双面人生”体验,丰富了上班族的精神世界。对于上班族而言这种“去班味”不负韶华,不负青春,学习热潮推动了个人成长,也带动周围人积极向上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