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古城:吉首的文化地标
乾州古城:吉首的文化地标
乾州古城,这座位于湘西吉首的千年古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迹胜景到人文故事,从书院学堂到民俗文化,乾州古城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湘西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
古迹胜景,鳞次栉比
乾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800年前,见证了土著先民开启史前文明的历程。古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经过多次扩建,逐渐形成了集历史、文化、军事、建筑、民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
胡家塘一隅。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三门开作为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其“品”字形布局和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成为了研究湘西“苗疆边墙”的重要物证。胡家塘则以其袖珍石拱桥和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而闻名,塘中古井更是见证了乾城军民同仇敌忾的历史时刻。
乾州文庙是湘西地区唯一一座庙学合一的孔圣庙,始建于1729年,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抗战时期,安徽国立八中曾在此设立初中女子部,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夫人劳安就曾在此就读。
观音阁几经战乱,但梵音始终不绝。这座始建于明朝的木质楼阁,依山傍水,飞檐翘角,如同江南园林一般清幽雅致。周氏兄弟因两次击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而名留乾城,他们为祖母陈氏立的节孝牌坊,更是体现了封建社会教化人心的特色。
潕溪书院,吉首书香名片
明代宿儒、苗族教育家吴鹤深得“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真传,1513年在所里鳌鱼峰开设蒙馆讲学,将心学种子传播开来。1738年,乾城厅同知王玮报请朝廷准奏于乾州设“经馆”2座,即乾州西关“潕溪书院”和所里(今吉首)“镇溪书院”,聘请龙昇明、胡师谦等名师主讲。
吉首潕溪书院。图片来自网络
书院建于明代,清朝一度兴盛,但屡遭兵燹。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园林式建筑,别称吴鹤祠、新文昌阁。鳌鱼峰,地势不高,却因吴鹤、因潕溪书院,占尽山城钟灵毓秀,成之湘西教师摇篮和文化殿堂。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抗美援朝时奋不顾身跳进冰窟窿救朝鲜小孩的英雄罗盛教就是该校校友,伟大国际主义战士。
乾城春会,湘西文化之窗
湘西流行老话:“镇筸的兵,乾城的春”。乾城春会通过设坛祭祀神农,劝农、兴农、重农,综合运用民间绘画技艺,以生动造型、鲜明色彩、独特方式演绎古老文明,彰显乾州人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
万溶江上吉首美术馆。图片来自网络
“春会”究竟源起何时,有据可查最晚明嘉靖年间,再往前无文字可考。清雍正13年《乾州志》载:“立春前一日扮故事以卜丰年。”《乾州厅志》(清同治11年)载:“立春前二日,散花结彩扮故事十二台,鼓吹人经厅署,曰:演春。”“厅官蟒服,手握新绿春枝,乘虎皮明轿盛仪,从僚属乘明轿随之,迎春东郊……农夫争看农色,占水旱疾疫,占春早迟及晴雨寒暖。”
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乾州古城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包括晚清朝廷重臣杨岳斌、民族英雄罗荣光、画家张一尊、金石书画家杨味蔬等。他们的故事和成就,为乾州古城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
古城青石板街巷。图片来自网络
古城夜色,美不胜收
如今的乾州古城,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更在现代化发展中焕发新的活力。万溶江上的跳岩、铁链桥、风雨桥,以及吉首美术馆等现代建筑,共同构成了古城独特的夜景。其中,吉首美术馆作为馆桥合一的创新设计,荣获202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ⅠA大奖第一名,展现了古城在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万溶江畔古城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漫步在乾州古城的青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千年时光隧道,用心与古今对话,感受岁月静好,聆听千古故事,体验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独特韵味。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