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体问题”为何无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体问题”为何无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quqiwen.com/kxts/24645.html

“三体问题”是物理学和天文学中的一个经典难题,最早由牛顿提出。这个问题探讨的是三个或更多天体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是否能够精确计算。在太阳系中,即使是最简单的日、地、月三体系统,也因为其复杂的动力学特性而无法获得精确解。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三体问题”的无解性,并探讨这一理论如何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得到体现。

牛顿定律的局限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翰·格里宾在其著作《奇观》中指出,牛顿定律可以精确计算两个天体在引力作用下互相环绕的轨迹。然而,一旦涉及三个或更多的引力天体,牛顿定律便无法精确求解。

例如,我们可以单独计算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或者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迹,但无法同时计算出日、地、月三个天体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这种计算的不可能性不仅源于问题的复杂性,更在于相关的方程组“不可积”,或者说没有解析解。

近似值的局限

这可能与我们日常的印象不同,因为现在的科学家已经可以预测日食、月食的时间,因此,大家普遍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计算来预测出日、地、月的轨迹。

但我们看到的事实可能并非事实的全部。按照格里宾的解释,我们得出的只是近似值。通过假定地球不同,计算月球未来的运动轨迹,之后再忽略月球的引力,计算地球在太阳引力下未来的轨迹,接着计算月球在下一时间段的轨道运动,从而求出近似值。

而这个近似值之所以能做到比较准确,只是因为太阳的质量相比地球、月亮要大得多,假如日、月、地的质量差不多,就会很难求得较为精确的近似解,这意味着我们无法预知这个系统的未来状态。

线性与非线性的区别

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对最终结果影响甚微,就可以认为这个系统是线性的。但现实中很多事情并非是线性的,格里宾引用了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在《科学与方法》一书中的说法:

“如果我们准确地知晓宇宙的自然规律和初始条件,我们就能准确地预测它未来的状态。事实是,即使我们勘破所有自然规律,也不可能“准确无误”地知道初始条件……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很可能对最终的状态产生巨大的影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这种条件下,未来的发展是不可预测的。”

这意味着,即使是最微小的初始条件变化,也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被称为“混沌现象”,它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三体》中的科学设定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这种科学理论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小说中的“三体文明”生存于一个由三颗恒星构成的不稳定系统中,这种系统因为其固有的混沌特性而无法预测。小说中,汪淼等人苦苦寻求的答案和目前物理学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此题没有解析解。

这种设定不仅增加了小说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了“三体问题”的本质。通过文学与科学的结合,我们得以窥见宇宙运行的奥秘,同时也意识到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