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出版想引用图片?先搞懂这波“操作”,别一不小心“踩雷”了
著作出版想引用图片?先搞懂这波“操作”,别一不小心“踩雷”了
在创作和出版著作的过程中,合适的图片能够极大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与吸引力,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然而,新手作者常常会陷入困惑:出版著作时,图片究竟可不可以引用别人的呢?
从本质上讲,他人创作的图片受版权法保护,未经版权所有者许可,擅自使用属于侵权行为。
但在特定条件下,基于合理使用原则,在一定范围内引用他人图片是被允许的。合理使用通常是指在为了个人学习、研究、评论、新闻报道、教学等目的时,在不影响作品正常使用且不损害版权所有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可以不经许可、不支付报酬而使用他人作品。
例如,在一本关于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著作中,为了对某一艺术流派进行深入分析,引用了少量该流派代表画家的作品图片,用于辅助说明和学术探讨,这有可能被认定为合理使用。
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一系列权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均构成侵权。
但同时,《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也详细列举了合理使用的情形。例如,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不过,对于“适当引用”的界定,法律并没有明确统一的量化标准。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引用呢?
**1. 获得授权:**
这是最为稳妥的方式。如果确定要使用他人的图片,应尽量联系到版权所有者,以书面形式获得其明确的授权许可。可以通过图片的原始发布平台、版权代理机构等渠道尝试联系版权方。
例如,某科普类著作的作者想要使用一幅在专业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图片,他通过杂志的官方网站找到了图片作者的联系方式,向其发送了详细的使用请求邮件,在获得作者的书面同意后,才将图片用于自己的著作中。
**2. 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当符合合理使用的条件时,在引用图片时也需注意适当引用。要明确标注图片的来源,包括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发表平台等信息。
比如在一本关于地方文化的书籍中,引用了一张当地博物馆展览的摄影作品,作者在图片下方详细注明了摄影师姓名、图片拍摄于某博物馆的某次展览以及该博物馆的版权声明。
同时,引用的数量和篇幅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能过度引用,以免影响原作品的正常使用和市场价值。
引用图片发生纠纷的解决办法
**1. 协商解决:**
一旦发现因图片引用引发纠纷,首先应尝试与版权所有者进行友好协商。积极沟通,表达自己对版权的尊重以及愿意解决问题的诚意。
例如,一位作者在其个人博客文章中未经授权使用了一张网络图片,图片版权所有者发现后联系了作者。作者立即向版权方道歉,并表示愿意按照对方的要求支付适当的费用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版权方撤回了侵权投诉。
**2. 调解:**
若协商不成,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帮助。例如,一些地区设有专门的版权纠纷调解中心,这些机构拥有专业的调解人员,能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双方之间进行斡旋,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3*. 胜诉:***
当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问题时,版权所有者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双方需提供相关证据,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进行判决。如果被判定侵权成立,侵权方可能需要承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特殊情况
相信大家还记得当年全网都在讨论的视觉中国图片侵权的事件吧,视觉中国将众多本属于公共领域的图片,如一些著名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等,在经过自己拍摄或简单处理后,宣称拥有版权,并向使用这些图片的个人和企业追责索赔。
所以,在这里额外提醒作者们注意,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某些图片被人随意转发或者使用,大家默认这些图片是没有版权的,但是当你想要把它放进你的著作里时就要谨慎了,警惕可能造成的侵权。温馨提示所有创作者,来历不明的照片、图片、文件、资料等,都不要随意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在创作和出版著作时,务必确保所使用的每一张图片都有合法的来源,无论是自己拍摄、创作,还是经过合法授权引用,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陷入版权纠纷的泥沼。
总之,在出版著作时引用他人图片需要谨慎对待,深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遵循正确的引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丰富作品内容的同时,有效避免侵权风险,确保创作和出版之路顺遂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