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临近清明时节,湘江之畔,月色如水。宋代词人黄孝迈的一首《湘春夜月》道出了春夜月下的离愁别绪,将一片清歌都付与了寂寞的黄昏。
原文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临近清明时分,枝头上翠鸟的叫声婉转动人。只可惜这一片清歌,都给了寂寞的黄昏。想要对柳花低述衷曲,又怕柳花轻薄,不懂得人的伤春之心。我独自漂泊在南国楚乡,满怀柔情别恨,有谁能给我一点儿温存?
空空的酒杯仿佛在为我哭泣,青山默默不语,一弯残月照在门前。旅舍门前,月色下的湘江,一片波光,摇荡着湘云。时光漫长,好梦却短,问何时才能重见桃根?这情景,就算人间有再锋利的剪刀也剪不断心上的离愁啊!
注释
付与:拿出,交给。
赏析
黄孝迈的这首《湘春夜月》是一首伤春之词。词人通过对湘水之滨春江月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惜春不忍别的情愫。
上片着重写伤春,先从枝头的鸟声写起 ,点出“近清明”的节令。“翠禽”,犹言翠鸟,泛指羽毛美丽的小鸟 ,“消魂”,是情为之动、神为之伤的意思。词人听到翠鸟的鸣声,感到一种“消魂”的怅惘。接着词人写道:“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清歌”与“黄昏”所含的情绪本是相反的,前者引人愉悦,后者使人忧伤,把二者放在一起,相反相成,更增忧伤之感,表现为极其沉痛的感叹口吻。
下片进一步抒写词人夜间独宿旅舍的情景和感怀。词人写道:“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这三句写词人夜宿旅舍的情景。词人感到孤独寂寞,只有酒杯相伴,而酒杯似乎也在为他哭泣。青山默默无语,残月照在门前,更增添了词人的愁绪。
全词清丽淡雅,意境凄美,结构严谨,构思绵密,颇具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