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中之王”茶油,为何现在很少有人吃了?茶油都有哪些缺点?
“油中之王”茶油,为何现在很少有人吃了?茶油都有哪些缺点?
茶油,这种被誉为“油中之王”的珍稀食用油,曾在中国市场上广受欢迎。然而,近年来茶油的市场地位逐渐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本文将从历史、生产、市场等多个维度,为您揭示茶油的前世今生。
茶油的历史与文化
茶油是从山茶属植物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食用油,也被称为油茶籽油或山茶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的“员木”即指油茶,表明当时我国民间已经开始利用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
茶油主要产于我国赣、湘、桂、皖、蜀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油茶树生长,且历史上种植油茶已有数百年历史。茶油树适合湿润温暖的环境,如长江以南无污染的亚热带丘陵高山地区。
茶油的生产与工艺
从2011年到2023年,油茶产量从30多万吨提高到100万吨,产量提升了170%,到2023年产油茶籽油也达到了27万吨。预计到2025年,茶油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产量有了可喜的大幅提升。
茶油的生产工艺经历了从古法木榨到机械榨油的转变。最初,茶油是通过古法木榨进行制作的,这是一种完全依赖人工和物理压榨的方法,包括车籽、结草、踩饼、沉淀等数十道工序。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榨油逐渐取代了人力压榨,使用机械动力的粉碎机、压饼机、压力机等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早期生产出来的茶油没有精炼环节,属于原油,含有游离脂肪酸、磷脂、油渣等杂质和有害物质。随着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精炼技术被引入茶油加工中,通过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等步骤,去除茶油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提高了茶油的品质和安全性。
茶油的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食用油市场的竞争加剧,食用油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油料因价格亲民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茶油工艺复杂提高了成本,市场价格普遍偏高,难以在普通消费者中普及。虽然营养价值高,但消费者对其认知度和理解度普遍较低。许多消费者不了解茶油的优点和独特之处,缺乏主动购买的意愿。
从生产角度来说,茶油的生产依赖于油茶树的种植,而油茶树的种植量和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土壤、种植技术等。这导致茶油的产量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
茶油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每公斤茶籽的价格约为10-15元,而榨取一公斤茶油需要约2-3公斤茶籽。这意味着茶油的出油率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高,从而限制了其市场竞争力。
随着进口食用油的涌入,茶油在市场上的地位也受到了冲击。与橄榄油等进口油品相比,茶油在品牌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和宣传渠道,使得消费者难以了解和接触到茶油。当然,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传统的烹饪方式逐渐被简化,茶油被使用的频率也相应降低。
宣传推广力度不足也是茶油势微的原因之一。缺乏有效的宣传策略和手段,使得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和理解度难以提升。茶油在现代市场上逐渐被边缘化。
茶油的未来展望
但是茶油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植物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如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这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消费者对于新口味和新款式的需求不断增加,茶油不仅可以作为食用油使用,还可以用于保健、美容等领域,茶油企业正在开发不同口味、不同功效的茶油产品,这些创新产品将进一步提升茶油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尽管茶油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在国外市场却逐渐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费者开始尝试并接受这种来自东方的珍稀食用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茶油甚至成为高端餐饮场所的必备调料之一。例如,美国FDA在2003年通过了我国茶油产品的市场准入,为茶油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的茶油情有独钟,在日本,茶油价格是菜油的7.5倍。
全球茶油销量在2023年已达到2.73亿元,预计至2029年将达到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3%,这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当然互联网时代,茶油企业也与时俱进通过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直接面向全球消费者进行销售,降低营销成本并扩大全球市场份额。